“克己复礼”,出现在《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主流的解释是:“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其实,这样的解释根本就不是孔子的本意!
“克己复礼”,出现在《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当下很多《论语》的注解版都是这样解释的,“克制自己的,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日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你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然而,这其实并不是孔子本来的意思,而是北宋大儒朱熹,在对四书集注时,按照自己的理解做的注解。孔子的本意,可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这么说?孔子的本意,和朱子解释究竟有何不同呢?
其实,孔子的原意和朱子的注解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克”和“礼”这两个字的解释上。
关于“克”字的意思,朱子的注解为“胜也”、“克制”的意思,所谓“克己”,也就是克制自己的。
而“礼”呢,朱子的注解不再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因此,朱子的意思是,“复礼”就是遵循天理。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朱子是程朱理学的祖师爷,主张“理礼合一”,所以“礼”既是“天理”,也是“人事”。所谓“克己复礼”也就成为了天理战胜人欲,人只要克去那些“非礼”的部分,自然也就能复礼了。
然而,孔老夫子“克己复礼”的本意,可不是让我们去克制自己的。孔子那时候可还没有程朱理学,他所说的“礼”,也只是“天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而“克”字呢,其实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意思,它既有“克制”的意思,也有“做到”、“做好”的意思。
所以,孔子讲得“克己复礼”,其实根本就不是让人克制自己的,而是让人做好自己,人人各安其位,大家都尽到了自己的本分,社会的“礼”也就恢复了。
所以说,如果按照孔子的原意,《论语·颜渊》的那段翻译成大白话,应该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一切行为都合乎于礼的要求,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就都归向仁了。实行仁德呢,要完全依靠自己,难道还需要靠别人吗?”
这时候有人会说,朱熹那么个大儒,为何要篡改孔子的本意呢?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朱熹这么做,这无非就是借孔老夫子,来给自己的理学做背书。
儒家之所以能够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的正统学派,是因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建立了一套阴阳五行宇宙论,为汉武帝献上了巩固皇权制度的天人三策。董仲舒证明了皇帝的统治权力来自老天的意志。而且他的这套理论是可以观察,可以解释的。
比如说,老天高兴了,便有了春,老天更高兴,便有夏;老天要是忧愁了,就进入秋天,老天悲哀了,就是冬天。天道就是人伦,这叫天人合一。从四时相代,到生活中最小的细节,无不体现着天的意志。
当然,皇帝权力虽然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为所欲为。因为,皇帝的上面还有老天。老天爷会时刻关注着天子的表现,并通过一些自然现象来奖惩天子——如果帝王勤政善行,就通过异常的吉祥征兆,来奖赏他;如果帝王恶政暴行,就会通过反常的灾异,来警告他。
天道有常,人必须顺天承意。如何顺天承意?
这就体现为皇帝要听从天的意志,臣民要听皇帝的,儿子要听父亲的,女人要听男人的,如此等等,“下事上,如地事天,此之谓大忠”。——“忠”是君主们最愿意听的一个词。
就这样,汉武帝与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立约,汉朝从此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生们得到了好处,就要为皇权的“受命于天”做宣传。
然而,从东汉到隋唐,传入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本土的道教也逐渐壮大了起来,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
为什么呢?
因为,之前董仲舒那套阴阳五行宇宙论为皇权作背书还算可以。但是在解释抽象世界(本体论)和人的心灵世界(心性论),以及人生死问题面前,儒家被那两家,尤其是打得体无完肤。
传入后,马上在精英阶层传播开来,甚至南北朝时期好几个皇帝都信奉。到了北宋,为了对抗,宋儒们想到了“给天地立心”,将天理和人心(欲)结合。
就这样,有了程朱理学,人们就不用再通过董仲舒的那套“天人感应”从外部世界去间接地接近天,而是人人都可以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天理。
为了让理学具有说服力,朱熹必须从儒家的经典中寻求能够为自己背书的圣贤之言。所以,他才把《论语》中孔子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思作注解。
这时候,有人可能仍然表示怀疑,你这么说有依据吗?
其实,如果你弄清楚孔子所说的“礼”是什么,就明白了。
孔子说得“礼”,到底是什么?
这时候有人会说了,这还用问吗?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不管是宴宾会客,还是丧葬嫁娶,社会中的一切行为,几乎都能找到一套程序式的礼仪。因此,“礼”就是人们在日常社会活动中的那一套礼节和仪式啊!
这么说,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在孔子的那个时代,“礼”不仅是礼节和仪式,它最主要的功能是代表着秩序——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
为何这么说?先看《论语》中一个著名的典故: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意思是说,孔子在谈论到鲁国的正卿季平子时说,“季平子用八佾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违背礼制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图 | 礼乐仪式
所谓的“佾”,是古时候舞蹈表演行列的规格,一佾为8人,八佾就是64人
这时候,可能有人就要感到疑惑了:这孔老夫子管得可真宽啊,人家季平子在家里欣赏舞蹈表演怎么就不行了?他用多少人奏乐舞蹈,你老夫子也要管啊?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你就错怪孔子他老人家了。周代虽说是礼、乐并称,但“乐”其实也是“礼”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周礼》中规定,礼乐仪式中,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使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则用二佾。季平子呢,他为鲁国的正卿,按《周礼》的规定,只能使用四佾,他用天子的八佾规格,无疑是僭越“礼制”的行为。
所以,我们再看孔子他老人家之所以这么生气,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们都知道有“周公制礼”之说,周公开创的这一套礼制,可不仅仅只是礼仪的规范,它最主要的功能,其实是一种社会制度的具体表现。“礼”的核心作用用十二字真言可以概括——“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它是一套维持社会稳定的宗法制度。
众所周知,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本质上就是在血缘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一套“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
在这套政治体系中,周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君臣,也是亲戚。整个国家,其实就是一个宗法制社会下的大家庭,周天子就是大家长。
图 | 宗法社会继承关系
在继承制度上,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其他为小宗。所谓,“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礼记·大传》
在家国同构的宗法制社会下,大家虽然都是不是外人,但亲戚也得分个亲疏远近,要不社会还是得乱套。所以,如何确定不同人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宗法制度,一定要将本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在礼法上,天子要是对叔叔和娘舅一视同仁,那抬高了外姓的宗族,贬低了本宗,那天下就得大乱了。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定亲疏”。
所谓的“决嫌疑”,就是要杜绝模糊的地位关系,严格地按照身份等级划分所有人的地位。
要给所有人进行地位排序?
是的,如果你是家长,即使是面对自己的亲儿子,也不能一视同仁。
举个例子,当你给大儿子个鸡腿吃时,如果二儿子也想要,怎么办?
如果是我们现代人,给大儿子吃鸡腿了,就也得给二儿子,必须要对儿子们平等对待。但是,如果古人也这么做,对儿子们平等对待,那可就危险了。
怎么回事儿呢?
因为你对儿子们的“平等”原则,会让别人产生“嫌隙”,尤其当你作为国君时这么做,臣子们就会看不出你两个儿子的地位谁高谁低,谁是你将来的继承人。“平等”的后果也很严重,儿子们从小就不知道家里的地位谁高谁低,将来发生继承人问题后,就会互相斗个你死我活。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因为犯了这样的错误,导致兄弟相残。比如唐初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因为李渊没有“决嫌疑”。
所以,当你给了大儿子一个鸡腿,二儿子也想要时。你不但不能给二儿子,最好还得给他个大耳瓜子,教育他不要对老大拥有的东西有非分之想。如果你对待二儿子和大儿子是一样的态度,那么就会产生“嫌疑”。
因此,宗法社会要给人人划分等级,即便是儿子,也得要区分出长幼尊卑,嫡庶贵贱,为的就是“绝嫌疑”。
所谓的“别同异,明是非”,那就好理解了。就是按照“礼”的准则,来区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相同和差别,用是否符合“礼”的准则来明辨是非。遇到陌生人,他遵守“礼”就是同类,不遵守“礼”就是野蛮人。国家也一样,国民最受“礼”就是礼仪之邦,不遵守呢,就是蛮夷。
所以,“礼制”之所以能维持宗法社会的稳定运转,是因为它给所有人都制定了社会等级地位和行为的边界的标准,所有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等级地位而各安其位,所有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行为边界而各司其职。
你季平子是鲁国的正卿,就得按照正卿的标准用四佾;王铁柱的爷爷是铁匠,爸爸是铁匠,所以你长大后也要安心做个铁匠;每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是定好了的,谁也别做非分之想。
这就是孔子那个时代,“礼”的含义。“克己复礼”,就是做好自己,人人各安其位,大家都尽到了自己的本分,社会的“礼”也就恢复了。
然而,孔子的“克己复礼”的夙愿能实现吗?
后来的答案我们都知道了,孔子一生致力于“克己复礼”的伟大事业,但直到他去世后两年前,社会也没“克己复礼”。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孔子的“克己复礼”过时了。
周代的“礼制”所维系的宗法制,其实是一个规模比较小的熟人社会——指的是统治阶层。也只有这样的社会中,才能依靠血缘关系确定亲疏远近、尊卑长幼,人们才能够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保持秩序井然。
在这种宗法制下,统治者自上至下逐级行使权力,被支配者自下至上逐层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有句话是“主子的主子不是我的主子,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周天子这样的分封制度,最开始还可以通过宗法秩序维持对地方上的统治,但是经过两三代人,周天子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就变得相当弱了(随着代际的增加,血缘纽带减弱了),对于不听调令的诸侯,周天子只能徒呼奈何。
同样,诸侯们虽然在封地上的地位非常高,但时间长了,他也管不了底下的贵族、卿大夫们养的门客。当鲁昭公调不动卿大夫季平子时,他也只能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统治者对权力的总是无限的,当初周天子搞分封制,其实只因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无力供养庞大的官僚体系,做出的无奈选择。到了孔子那个年代,随着冶铁技术的成熟、铁制农具的推广,以及各种农业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官僚系统也越来越庞大了。对于统治者来说,将权力一竿子插到底,对社会进行直接统治也就不再是奢望。
然而,宗法社会的那套“礼制”,对诸侯实现中央集权统治却具有着天然的制约。诸侯,甚至大夫们都野心勃勃,看着周天子那一副窝囊的样子,他们感到不寒而栗。所以,诸侯们纷纷寻求变法,实行编户齐民、郡县制,决心打造一套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到地方的集权式官僚体系。
秦汉的郡县制
对于诸侯来说,只有将自己的权力一竿子插到底,才能对基层社会实现有效地组织和动员,只有摆脱宗法贵族们的掣肘,他们才能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
因此,为什么春秋时代会礼崩乐坏,为什么我说孔子的“克己复礼”已经“过时”了,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诸侯们为了掌握绝对的权力,主动抛弃过去的“礼制”——严格地说,应该是礼制中那些掣肘君力的部分,开始变法。变法后,战争不再是只有贵族参战,打起仗来都不择手段,毫无顾忌。所以,遵守道义,等待楚军渡河列阵后才进攻的宋襄公,成为了笑柄。
诸侯国通过战争不断地进行扩张,社会不断地变大。社会膨胀,城市变大后,原来的熟人社会就被打乱了,逐渐变成了半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就这样,过去的宗法封建制也就不再适应统治者的政治需求了,在政治领域的作用也就逐渐地瓦解掉了。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都是依靠城市,对周围农村地区进行统治的,城市的不断扩张,必然伴随着大量的移民。原先的一个大宗族进入到了一个比以前更大的社区,它就不显得大了,影响力也就弱了。在城市中,各个宗族的人们杂居在一起,互相通婚,久而久之就没有了之前在村子里那么强的血缘纽带,也就团结不起来了。
这就好比合村并居,拆迁之前,村民们团结着呢。一旦将他们打散,进入到一个庞大的社区,他们就很难团结起来了。一个几十人的物业公司,就能管理一个万人的社区。
郡县制就是这样的逻辑,宗法社会瓦解也就意味着周礼的生存土壤也将不复存在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各国诸侯们都在绞尽脑汁变法,通过富国强兵实现统一时,孔子却站出来号召大家,退回宗法制的小社会。谁会听从孔子的说教啊?尤其是在那个开始全民耕战、授民以爵、主张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听孔子的话就等同于自取灭亡。这也就是孔子“复礼”失败的真正原因。
当然,达文说这么多,并不是要对孔子他老人家进行嘲讽或苛责。人处于历史之中,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自己的历史局限性,作为圣贤的孔子也不例外。我这么细地讲述孔子“克己复礼”的故事,其实就是要提醒大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和社会的发展,绝对的理想主义是不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固有客观规律。
当然,孔子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也不应该成为我们后人批判和嘲讽的对象。孔子追求的那个人人奉行君子之道的理想社会,就当时,甚至当前我们这个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来说,确实很难实现。这就像我们做艺术创作,我们是画不出绝对的圆,我们是无法创造出绝对的美,这并不能推导出它们不存在。
君子是一种“道”,天下大同也是一种“道”,我们或许永远也无法抵达,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努力去无限地接近它。但是,一定要记住,理想和现实是相辅相成的,脱离现实的理想是空洞的,没有理想的现实是不值得过的。最终真正能推动这个世界良性发展的,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懂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女生有哪些优点最能吸引男生喜欢?
清纯甜美的外表,举手投足的气质
如果一个男生老是盯着一个女生看是什么意思?
如果一个男生老是盯着一个女生看,应该是比较喜欢这个女生,而不是讨厌他,谁也不喜欢盯着一个自己讨厌的人看,正是因为这个女生身上有优点,有吸引他的地方才会盯着他看的,如果他讨厌他的话,是不会多看他一眼的,只会想躲着他,而不是经常盯着他看
女人最喜欢什么?
女人没有最喜欢,只有更喜欢。
首先,有的女人喜欢物质享受,物质女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拜金女, 因为只有金钱才能给她们带来物质上的享受。
物质上女人最喜欢的四样东西分别是:衣服、花、首饰、化妆品。
女人天生是购物狂,所以说陪女人逛街是最累的一件事,恨不得买下整条街。当然现在随着网购的兴起,她们又转战网络,只要一有空,就不停的买买买,关它用上用不上,要本停不下来。
其次女人也有精神上的追求,比如浪漫、旅游、甜言蜜语等等。我们不妨来看看女人最喜欢什么类型的男人:
1、女人喜欢会呵护她的男人;
2、女人喜欢自信的男人;
3、女人喜欢懂她的男人;
4、女人喜欢主动的男人;
5、女人喜欢浪漫的男人;
6、女人喜欢有责任感的男人。
也不是说所有的女人都喜欢男人的钱,具有独特魅力的男性,也就是性吸引力、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及感情专一的男性也是女性最喜欢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男人很有钱有势却一样追不到心仪的女人,就是因为他在这些女人眼里缺乏吸引力。
怎么样可以追到喜欢的男生?
女生如何追自己喜欢的男生?
我来教你几招:
第一条,跟我念一遍,不要脸,大胆追。
别跟我扯女孩要矜持,要羞答答,要耍小手段让对方会意再反过头来追你。爱情有一千种开始的可能,我教你的不是最好的,但是是比较有效率的一种,成就成,不成早点都知道。暧昧关系持续太久男生不主动女生不主动,最后就不了了之的悲剧不要太多哦。
第二条,不要感动自己。
很多人总是默默为了心上人做很多事情,但是只是感动了自己,对方不感动,不领情,甚至觉得烦躁。他喜欢的就是一个梨子,你非得拖一车苹果,这不是找打么。对方还要被你的付出道德绑架,肯定躲得远远的。
第三条,搞好和他身边的哥们的关系。
刺探敌情第一要素。追男生和打仗是一毛一样的,你见过不派出侦察兵就出动大部队的将军没有?你见过不问问虚实就真刀真枪开始放大炮的没有?吃饭不仅仅是吃饭,聊天也不仅仅是聊天,我们要吃出技巧,聊出风骚,姿态果敢,步骤巧妙。
(题主你们已经认识了是普通朋友了,我就不多介绍搭讪技巧了。有人感兴趣的话我再说。)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妹子们第一步会遇到的状况,【聊天】。(当然啦以前是短信聊天,再以前是传小纸条写信。呵呵,科技在进步,为大家搞暧昧创造了更加优越良好的条件。)
举一个栗子。一般妹子开启聊天话题,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嗨,在干嘛”
“打游戏”
“打的什么游戏?”
“LOL”
“噢,那你先玩吧,有空找我吃饭~”
“好的”
卒。
再举一个栗子。
“嗨,吃了吗?”
“吃了。”
“噢,我还没吃,在想正好在你家附近…”
“我不在家。”
“嗯嗯。那再约吧”
卒。
什么,你说如果没吃饭?
“嗨,吃了吗?”
“还没,怎么?”
“噢,我也没吃呢,正好在你家附近…”
“我晚上约了朋友看球赛。”
再次卒。
问题在于,你到底是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明确,你到底是想没事聊天,还是想约他吃饭。
【聊天】第一招 投其所好
比如,针对电影爱好者。
“刚看了亲切的金子,很棒,还有没有类似的电影推荐”
“这片属于复仇三部曲系列的一部,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老男孩和我要复仇。”
“老男孩我看过了,喜欢,但是没太懂那个结局,到底是不是…”
接下来,你们可以从导演的内心世界聊到男主角的高超演技再聊到复仇这种剧情本身。
一定可以聊一整晚的。(开着电脑,随时百度他说了你不懂的。但是如果真不懂,直接问,但不能什么都不懂,十万个为什么招人烦。提前做好功课,棋逢对手,你来我往才有交流。如果有不同意见,直接提出来讨论。比起风花雪月,明星八卦,男生都更爱聊这些与自己兴趣相关的问题)
开场一定是一个需要思索的问题,类似,
(针对文学爱好者)“大仲马除了山伯爵还有什么好看的书?”;
(针对游戏宅)“新买了一个游戏机,但是看不懂说明书”;
(乐队成员)“打算学架子鼓,有没有针对女生的尺寸的练习鼓牌子推荐”;
如果他在忙,聚会,他或许会答“在忙,稍后告诉你。”
这就是重点,他已经决定在不忙,独处的时候回复你,这样你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他认真交流。
投其所好,抛出一个有探讨价值,展开空间,深度挖掘的好问题。注意语气,不能太卖萌,不能太蠢,然后聊一个通宵,两个通宵,三个通宵。两个孤独的灵魂在黑夜中激情碰撞。呵呵呵呵。我已经伴随着黑眼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聊天】第二招 浅尝辄止
这个方法的重点是持久。
一个习惯的培养据说只需要27天。(别纠正我是31天还是21天我数学不好总之,就按照一个月来计算吧。)
实践出真知,我帮W姑娘在大学时代追过在另一城市的S男生。
两人在游戏里认识,但是无奈W姑娘没有谈过恋爱,我又不在她身边,怕她玩午夜时分聊人生会分分钟砸了,我给她的意见就是,每晚睡觉前随意聊点别的,气氛往风趣幽默了整,话题往日常生活上整,不能让人讨厌的,聊两句,浅尝辄止,道晚安。
但是一天都不能少,每到午夜,S姑娘比定了时的闹钟还要准,发几条短信,主动说晚安。
一个月后,停止每天发送晚安短信,隔一天发一次,或者隔几天发一次。W男生问起来,S姑娘就说自己在忙着备课,做家教赚钱,快速晚安,制造出很忙很忙的气场(但绝不是不在乎W了的气场)这一停顿,对方心里一定会有各种反问:“S不在乎我了吗?我们这一个月的晚安其实没什么吗?我想多了吗她其实也没有那么喜欢我?她交男朋友了吗,好可惜她还是蛮可爱的,不知道她男朋友是不是个……”
再过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W男生如果还绷着不告白,放大招,拍一张美美的,放到人人或者空间(现在改成朋友圈了大家),说,终于等到这一天,太开心了。
这件事透露出两个梗,一,S开心,S很忙,但是S因为男生所不知道的,没有参与的事情开心。二,S说终于等到这一天,难道被别人告白了。
接下来,如果他留言问,那就接着说,如果他不问(我就喜欢不问的,越傲娇越在乎其实)
“我今天超级开心”
“看到了,怎么啦”
“打工的钱结了,一千呢”
“原来是这样啊,恭喜”
“重点不是这个,是终于攒够钱了。”
“?”
拍了一张照片发过去,是S买了去W男生城市的车票。
对方的心里落差猛然被填补,回忆起前一个月的种种,S女生为了打工忙得回复自己的时间都没有,自己还思前想后对方是不是对自己没有兴趣了。今天这么开心不是跟别人好了,而是因为买了车票可以来找我。她真好!她没有被男人抢走!她喜欢我!噢耶怎么办觉得心里好暖这他吗是不是爱啊?!
一个勇敢,独立,漂亮(一定要拍好啊肩拍美图秀秀君!),对我好的女朋友形象已经树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