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根,中药名(别名恶实根、鼠粘根、牛菜),呈纺锤状,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可以制成可口的茶或汤。
牛蒡根,中药名(别名恶实根、鼠粘根、牛菜),呈纺锤状,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可以制成可口的茶或汤。牛蒡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具有散风热,消毒肿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热毒面肿,咽喉肿痛,齿龈肿痛,风湿痹痛,癓瘕积块,痈疖恶疮。
形态特征:牛蒡又名鼠黏草、夜叉头、蝙蝠刺、蒡翁菜、便牵牛、饿死囊中草、疙瘩菜、象耳朵、老母猪耳朵、鼠见愁、老鼠愁。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状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常栽培。野生者,多生于山野路旁、沟边、荒地、山坡向阳草地、林边和村镇附近。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