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医学成果民用产业化,航天信息

文章 3年前 (2022) admin
0

Q1:生物技术民用用处大吗?最近东方红航天生物口碑确实挺火的

作为中国空间生物技术应用的领航者,东方红公司多次利用神舟号飞船及卫星进行微生物菌种诱变研究,搭载了紫红曲霉菌(天曲母菌)、东方红1号酵母菌株、辅酶Q10菌株、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紫杉醇真菌、灵芝(赤芝)等微生物菌种。在空间环境诱变、航天医学成果转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开发出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生物创新成果,创造了航天生物产业化的成功先例,为我国的航天民用产业拓开了一条新路,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及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Q2:北京东方红是传销吗

截止2019年9月1日,北京东方红未被相关部门认定为传销。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26日,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发起成立的现代股份制企业,总部位于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公司经营范围: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委托加工、制造蛋白粉、化妆品、卫生用品、日用杂货、体育用品、小型厨具、家用电器;委托加工、制造糕点、果糖、粉面制品、酒、饮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规定,传销需符合以下三条:1、参加者通过缴纳"人头费"或"资格费"或者以认购商品(含服务)等形式变相缴纳"人头费"或"资格费"取得加入、介绍他人加入的资格;2、通过介绍他人参加发展下线人员,并由此建立具有上下层级内部财富再分配关系的组织体系;3、组织者利用参加者交付的部分费用支付先参加者的报酬维持运作;参加者的收益由其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发展人员数量决定。扩展资料:一、打开百度,搜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点击进入;二、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首页搜索框输入“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点击查询;三、在搜索的结果中找到“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点击进入;四、从搜索的结果可以看出,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处于正常开业状态,未被列入异常名录,不是传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Q3:航天产业发展带来哪些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

中国航天产业化从未停步  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本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  10月12日上午9时,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一时间,群情沸腾。  颇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应,当天,持续低迷的沪、深股市场均已上涨报收,其中航天板块涨幅超过大盘的涨幅。  航天产业收入可观  据测算,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在1:8-1:14之间,也就是说,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14元的回报。  航空航天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空间计划已经为美国增值2万亿美元。  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1年度,英国空间工业总收入有29亿英镑,法国大约有200亿欧元,俄罗斯有9亿美元。  根据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8月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1030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更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预计将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  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乐部”里的中国,未来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块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  航天产业的投入非常惊人,一架航天飞机仅研制费用就高达100 多亿美元。这也难怪当年美国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后,一份美国报纸的标题是:巨大的钻石成功升空。  但航天业的回报同样不容小觑,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认为,“就像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卫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  正如焦教授所说,目前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就创造超过800亿美元的收益。而自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至今中国已成功研制并发射6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等。  在中国,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城市建设等方面广泛使用,建成了国际卫星通信站和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海陆空交通、地震监测、森林防火灭火等领域也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受益无穷。  中国研制的卫星费用低、质量好、水平高,在世界上排位处于前3-5名。其中,返回式卫星、导航卫星名列第三,火箭发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名列第四,通信卫星名列第五。  2003年“神五”的成功发射,更为中国卫星出口扩大了市场。  中国航天产业化进程  美国宇航局专家统计,美国有30000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研制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如GPS卫星导航定位仪、“太空食品”和“太空药品”、卫星电视、电话等。  而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中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向《财经时报》介绍,“中国从‘神一’到‘神六’都在研究民用技术,带动了诸如电子、计算机、化工、冶金、材料、机械、特种工艺、低温与真空技术、测试、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  “中国已经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包括电子行业、元器件、原材料、飞船材料等很多方面。”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研究院研究员刘济生说:“目前有些载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经反馈到了民用技术中,如热控、遥控、遥测、航天服技术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还很难测算出具体的经济效益,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航天技术。从长远看,前景无可限量。”  中国在航天工业产业化进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步。  统计表明,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太空的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微辐射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人类最理想的尖端工业和药品的生产场所,可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新材料学与新工艺学的研究及综合研究提供多种特殊的环境条件。”  刘济生研究员说,“在微重力条件下可以研制和生产高纯度大单晶、超纯度金属、超导合金和特种生物制品等,对于许多产业部门都具有广泛适用性。”  可以说,“神六”的成功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迈出了重大一步,也预示着中国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

Q4:预期成果怎么写

预期成果指的是自己开始在某个项目之前预想的成果,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篇论文等,在写的时候可以根据模板往上套就行了。还有就是要说明紫的项目完结时候出来的成果要有个表现形式,比如是公开或者不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者是做一个产品(原型之类的)出来。然后再说说具体的量,比如发表论文,在哪个档次刊物上,几篇。产品的一些基本的条件,然后评审如何进行。拓展资料:篇一: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预期成果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达到这些成果。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调查研究的本身,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探讨仿建文化遗产类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就圆明新园个例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从各个层面探讨其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应,综合利用各种旅游价值评估方法。调查圆明新园的建设开放,看其是否对浙江的经济结构引起蝴蝶效应和其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还有圆明新园选择的建设地对其经济价值的影响,例如交通等。想要具体考察圆明新园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就其门票价值,其中的项目构成,游客的旅游意愿来具体分析;一是针对实践调查小组成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培养大家的能力,和对知识更多的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培养沟通交流能力:与组员沟通的能力,与调查对象沟通的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术调研和结合分析的能力,提高个人素质,完善个人品质,孕育出更好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意识到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也意识到自己知识层面的不足。篇二:项目预期成果范本中国航天产业化从未停步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本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10月12日上午9时,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一时间,群情沸腾。颇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应,当天,持续低迷的沪、深股市场均已上涨报收,其中航天板块涨幅超过大盘的涨幅。航天产业收入可观据测算,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在1:8-1:14之间,也就是说,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14元的回报。航空航天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空间计划已经为美国增值2万亿美元。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1年度,英国空间工业总收入有29亿英镑,法国大约有200亿欧元,俄罗斯有9亿美元。根据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8月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1030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更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预计将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乐部”里的中国,未来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块蛋糕,自然值得期待。高投入带来高回报航天产业的投入非常惊人,一架航天飞机仅研制费用就高达100 多亿美元。这也难怪当年美国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后,一份美国报纸的标题是:巨大的钻石成功升空。但航天业的回报同样不容小觑,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认为,“就像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卫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正如焦教授所说,目前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就创造超过800亿美元的收益。而自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至今中国已成功研制并发射6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等。在中国,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城市建设等方面广泛使用,建成了国际卫星通信站和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海陆空交通、地震监测、森林防火灭火等领域也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受益无穷。中国研制的卫星费用低、质量好、水平高,在世界上排位处于前3-5名。其中,返回式卫星、导航卫星名列第三,火箭发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名列第四,通信卫星名列第五。2003年“神五”的成功发射,更为中国卫星出口扩大了市场。中国航天产业化进程美国宇航局专家统计,美国有30000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研制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如GPS卫星导航定位仪、“太空食品”和“太空药品”、卫星电视、电话等。而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中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向《财经时报》介绍,“中国从?神一?到?神六?都在研究民用技术,带动了诸如电子、计算机、化工、冶金、材料、机械、特种工艺、低温与真空技术、测试、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中国已经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包括电子行业、元器件、原材料、飞船材料等很多方面。”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研究院研究员刘济生说:“目前有些载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经反馈到了民用技术中,如热控、遥控、遥测、航天服技术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还很难测算出具体的经济效益,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航天技术。从长远看,前景无可限量。”中国在航天工业产业化进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步。统计表明,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太空的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微辐射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人类最理想的尖端工业和药品的生产场所,可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新材料学与新工艺学的研究及综合研究提供多种特殊的环境条件。”刘济生研究员说,“在微重力条件下可以研制和生产高纯度大单晶、超纯度金属、超导合金和特种生物制品等,对于许多产业部门都具有广泛适用性。”可以说,“神六”的成功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迈出了重大一步,也预示着中国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篇三:项目预期成果项目预期成果:兼职APP上线初期,通过学院学生体验评价再面向全校学生试用,到后期全面广泛应用,不断积攒用户,商家入驻收取服务费或者承包业务,从中获利。发展到一定阶段,兼职APP会接手广告业务获利,最终扎根市场,开启学生与企业双赢模式。市场前景分析:由于大学生消费能力及总量越来越大,高校市场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高校学生对兼职需求量大,商家与学生不能搭建直接桥梁,导致资源浪费,加之兼职中介机构收取高昂信息费,出现资源空缺,因此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同时随着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普金,智能手机品牌不断扩大,80后90后成为智能手机APP的主要用户,更利于此款兼职APP的扩大推广。

Q5:1.航天技术在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中的应用(成就)? 2.这些成就有何作用

一、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起先导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航天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群,荟萃了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的许多最新成果。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水平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还将发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卫星气象观测能获取全球范围昼夜连续的气象资料,为气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气象和气候信息,改变了传统手段观测的落后状态,使现代气象学进入到以全球大气为研究对象,以气象卫星为主要观测工具的新阶段。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球资源勘测,为大面积普查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新手段。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矿产石油资源普查、农作物产量估计与病虫害预报、土壤与森林资源调查、洪涝灾害与森林火灾监测、海洋与水利资源调查、地壳活动监视、地质分析与地震预报、环境监测、地图测绘、城市规划等。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可以为地面人员、陆上车辆、海面舰船、空中飞行器以及天上卫星和宇宙飞船等目标提供全天时、全天候、连续、实时的高精度定位和测速信息。载人航天、空间站、天体探测与地外资源开发技术又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卫星通信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移动通信、数据收集、救援、电子邮政、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航天技术作为高科技前沿,其产业化依赖于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传统产业的支持。航天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发展将牵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可以直接或经过二次开发后在传统产业中进行推广、应用和移植;航天技术的管理方法、通用软件、人才和设备优势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借用,极大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二、我国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一)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料,对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进行了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为抗灾、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于1999年发射的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卫星,已成为中国卫星资源的一个新的数据源。  中国发射了4颗“风云”1号和2颗“风云”2号气象卫星,现已建立了由北京气象卫星资料处理中心和北京、乌鲁木齐、广州3个气象卫星资料站组成的具有国内外兼容性的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该系统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实时云图。尤其是气象卫星系统的业务运行,大大提高了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每年减少经济损失几十亿元。  (二)卫星通信   过去近20年,我国卫星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全国共有卫星通信地球站71个。近年来,VSAT通信发展较快,已在邮电、金融、气象、新闻、交通、石油、水利、电力等几十个部门建立了120多个专用网,终端约2万多个。在卫星广播电视方面,开通了47套电视节目和70多路语音广播,使我国卫星电视和广播覆盖率达90%以上,卫星广播电视教育使我国3000多万人利用这所“空中”学校接受了教育和培训。 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进步,使广播和电视传输的落后状况得到明显改观,促进了通信事业的现代化以及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三)卫星导航定位   卫星导航定位在我国的应用迅速发展。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已开始为公共汽车、出租车安装GPS指挥监控系统。我国有数万条渔船装备了GPS接收机。毫无疑问,智能交通是一个大规模的潜在市场。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测绘的各个方面。GPS的应用必将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热点之一。   2000年,“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并完成双星组网。我国自主建立了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这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用星基定位导航系统,将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是现今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和组织,也是世界上少数拥有进行空间微重力实验手段的国家之一。如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正迎来一个大跨越发展的春天。21世纪头10年,又发生了中国航空航天史的两件大事:在航天方面,,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圆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在航空方面,2007年2月,对国计民生的意义不次于“两弹一星”的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还有最近倍受国人瞩目的“嫦娥一号”、“神七”等等……这些成就必将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增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无与伦比,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从军事国防上讲,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从国防意义上讲,在现代战争中,空战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像军用飞机、导弹、航母这些衡量着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和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历史上,航空航天技术的每一项突破几乎都源于军事目的。比如“两弹一星”,对于弹和星,应该结合起来看,如果火箭中的卫星换成了核弹头,就成了洲际核导弹了。为什么新中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要上“两弹一星”工程?这正是为了拥有中国自己的核武器。同样,拥有航天火箭的发射能力,是一个国家拥有核威慑能力,远程核打击能力的前提条件。现代战争,是以海陆空天为一体的,立体复杂信息化战争。拥有制空权,制天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4 航空航天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军事应用联系紧密,相互促进。   航空武器装备是空军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航空武器装备包括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强击机、轰炸机、预警飞机、电子战飞机、军用运输机、军用无人机、武装直升机、空中加油类特种飞机和机载武器等。航空武器装备的作用是对敌空中力量进行空战,夺取和捍卫制空权;对敌人地面、海面军事目标进行攻击;执行侦察、通信和预警指挥任务,空中电子战任务以及各种战斗支援和保障任务。航空武器装备是空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间发生的局部战争,初步显示了空中力量对战争的重大影响。朝鲜战争是喷气式战斗机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使用,空战和空中打击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越南战争后期,美军使用包括 B— 52在内的各种作战飞机对越南北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进行了“地毯式”轰炸,给北越方面造成了巨大损失,实现了美国的所谓体面撤退。在 1967年 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在三小时内使埃及空军几乎全军覆没,同时还严重打击了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的空军目标,在短短的 6天内就达成了其预定的战略目标。英阿马岛战争和 1986年美国对利比亚实施的“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都进一步确立了空中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1991 年的海湾战争是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标志,空中战争的雏形在这次战争中第一次、 展现出来。在 42天的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占了 38天,基本上靠空中作战就达到了取胜的目的。   8 年后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仍然选用了空中打击方案,历时 79天的战争完全由空中力量进行,使得科索沃战争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中战争。这次战争具有一些新特点,无人驾驶飞机被大规模使用,为提高空中打击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准精确和精确制导武器占据了总投弹量的绝大部分。   “ 9. 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针对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反恐战争,依然是借助空中打击力量。这次战争中,无人驾驶飞机第一次向目标发射了武器,标志着无人航空作战平台的概念已经进入了实战阶段。 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还是以隐身战斗机和远程巡航导弹轰炸巴格达郊区的军事和政治目标拉开战争的序幕。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随着战争目标朝着政治化方向发展,空中力量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大。未来的战争势必围绕空中打击来进行,谁拥有更强大的空军,谁将在未来战争中取得主动权。   卫星侦察具有面积大、速度快、可定期或连续监视一个地区、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已成为当今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和军用气象卫星都可直接应用于军事。由侦察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以及空中预警和指挥飞机构成的系统,是国家现代防务系统的神经中枢。只需在普通炸弹上安装一个卫星制导装置,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就能极大地改善常规炸弹的轰炸精度。其他航天器可作为太空武器平台,在未来的制天权争夺中发挥作用。 2007-12-28 21:47 回复 ☆猪的骄傲☆ 37楼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对国民经济的众多部门产生了重大影响。   航空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空中运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安全和舒适的旅行手段,国际航班已经取代了远洋客轮,成为人们洲际往来的主要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国内航线的航空运输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已经可以和铁路运输相抗衡,而且加快了发展中国家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通信卫星和大型客机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重要支柱。航空在工农业方面的应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如飞机广泛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探和资源调查,还可用于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监测与保护等。   航天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创了许多新的商业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典型的例子是卫星通信,这种方式具有距离远、容量大、质量好、可靠性高和灵活机动的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 20世纪 80年代初,通信卫星就承担了一半多的国际电信业务和几乎全部的洲际电视传输业务。在我国,通信卫星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得以实现,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民听到了广播,看到了电视。卫星导航技术除军事用途外,利用其全天候、全球和高精度的优势,广泛地用于船舶导航、海洋调查、海上石油钻探、大地测绘和搜索驾救等民用领域。气象卫星提供的高精度气象预报,对预防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有着非常积极 的作用,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他测地和海洋卫星已成为普查地球和海洋资源的最迅速、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还能协助监视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等。   航空航天技术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管理方式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转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十分可观的间接经济效益。   航空航天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航空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从空中观察自然界的条件。航天揭开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通过航天活动获得的有关地球空间、行星际空间、太阳系和宇宙天体的丰富信息,更新了人类对地球、行星和宇宙的认识,推动了天文学、空间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空间实验室的特殊环境,可以被用于开展许多在地球上无法完成的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工作。   航空航天产品是附加值很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就航空产品而言,美国 F— 16战斗机 1 kg 质量的价格是 1kg白银价格的 20倍,相当了 1kg黄金的 25%,远高于船舶、汽车和计算机的单位价格。如果按美国 B— 2A战略轰炸机的价格来算,飞机空重 50 oookg,单价 20亿美元,折算单位价格为黄金的三倍。   航空航天产业已经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中,航空航天业对美国的贸易平衡贡献最大,每年达到 21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美国航空工业是美国国防工业的核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工业部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把航空航天工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Q6:航天技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你好! 它能帮助人类寻找地外文明,提高人类的竞争力.另外它有助于我们探求新世界,开阔人类视野,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特点,可以强国卫民. 就拿神舟七号的成功来说吧. 神舟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达到了新的高度。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让我们国家成功地完成了两人五天的太空飞行,1800多项航天技术转向民用,更带动了我国众多产业的发展。 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移 动通信、光纤通信、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众多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据测算,到目前,由我国航天科技所带动的民用产业所产生的效益已经达到每年1200亿元。 未来五年到十年,这个变化会非常快,影响会非常大。航天对咱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将达数千亿元的量级。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2年3月8日 上午8:01。
转载请注明:航天医学成果民用产业化,航天信息 | 热豆腐网址之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