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台风,飓风,龙卷风,傻傻分不清!它们是一股风、两股风还是三股风?很多小伙伴表示不知道三者的区别,到底哪个更厉害?关于这个问题,马网百科为大家准备了新鲜可靠的答案,绝对可以解决你所有的困惑。你还在等什么?继续读下去,找出区别!
台风和龙卷风的区别
台风是指在热带或亚热带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生成的热带气旋,而龙卷风是由快速旋转并使其垂直中空的气流形成的。台风和龙卷风可谓经常狂风大作,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让他们看看PK!
1.速度:龙卷风赢了
龙卷风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米/秒~ 200米/秒,最大为300米/秒,比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数倍。
2.突如其来:龙卷风获胜。
热带风暴形成并变成台风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预测台风的路径、强度、登陆地点、影响范围等等,第一时间发出警报。而龙卷风,来去无踪,几乎无法预测,甚至来不及报警。
3.破坏力:台风必胜。
台风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超强。龙卷风虽然够猛,但是持续性不好。
4.频率:台风胜。
台风季节,沿海地区台风还是比较频繁的,龙卷风几乎很难见到。
和台风一样吗?
很多朋友经常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西方国家飓风灾害的报道,但是在我们国家,经常有关于台风的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西方国家飓风多,中国台风多?台风和飓风是一样的吗?
马百科就简单告诉你,台风和飓风其实是一回事。台风和飓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热带气旋。但由于他们的“产地”不同,所以被不同的国家所称呼。在北半球,东太平洋和大西洋风力达12级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西太平洋的称为台风。
在我国,风力超过12级的热带气旋分为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三个等级。如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的“桑美”就是超强台风。美国把飓风分为五级,比如2006年8月29日在美国登陆的卡特里娜飓风就是五级飓风。
由于习惯不同,表示风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往往不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采用1分钟平均风速来评估热带气旋的强度。而中国气象局使用的是2分钟平均风速,对于同强度台风的标注值通常太小。这也是人们经常误解飓风比台风强的一个原因。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桑美、悟空、文笔、李肃、大为、珍珠.这些是什么?其实都是台风的名字!是不是很神奇?你想知道台风是怎么命名的吗?继续往下看!
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应以亚洲风格命名。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反复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称,分别由柬埔寨、中国、韩国、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提供,属于世界气象组织亚太地区。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为10组,每组14个名字。按照各成员国英文名的字母顺序排列,按顺序回收。同时,保持原有的热带气旋编号。
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对命名表做一些调整。例如,当一个台风因特别严重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成为众所周知的台风时,为了防止它与其他台风同名,该名称将从当前的命名表中删除,并替换为新的名称。
台风登陆有哪些前兆?
了解了台风、飓风和龙卷风之后,你是不是有点害怕了?毕竟这些风波造成的群体伤害不可小觑。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马网百科建议大家了解一下台风登陆的前兆!一起看看吧!
1.高云出现。
如果你看到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的云,而且它出现在某个方向,逐渐变成密集的云,那就说明台风正在向你靠近。
2.雷雨停了。
本该有雷雨的时候突然不见了,说明台风正在向你靠近。
3.良好的能见度
下班回家,发现天气晴朗,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那要么是视力变好了,要么是台风要来了。
4.海明
当台风临近时,住在海边的线轴应该能很快察觉到海浪会变得凶猛而强大。
5.阵雨突然停了下来。
当高云出现时,云层越来越密,越来越低,有时下大雨,有时不下雨,这意味着台风正在逼近。
6.气压降低。
根据以上现象,如果发现气压再次逐渐降低,则表明将进入台风边缘。
台风来了要注意什么?
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应对台风了吗?这种台风妖精,有时候很凶猛,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如果台风来了,需要注意什么?
1.台风带来的强风很可能会吹走高空物体,因此需要移动花盆、悬挂物等。及时上屋顶、窗户、阳台;
2.尽量避免外出。去一些广告牌要小心,避免被撞;
3.台风天气开车要慢。最好步行或乘公共汽车。
4.如果发现高压线塔被推倒,电线下垂或断裂,不要靠近,更不要用手去摸,因为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5.不要在江、河、湖、海的堤坝或桥梁上行走,不要在受大风影响的地区开车或骑车;
6.暴雨来袭时,应关闭家中插头电源,避免家中进水触电;
7.暴雨期间不要在危旧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吊车、施工电梯、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等地方避风避雨。
关注【Mama.com】微信,获取更多关于母婴的精彩资讯和福利: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找到【Mama.com】或【妈妈_ cn】。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