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国家以及职业会计团体采用决策有用观,财务决策平台出纳心得

文章 2年前 (2021) admin
0

Q1:会计的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要为有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不同相关方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侧重点是什么?

根据会计决策有用观,会计应该为有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不同各方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比如一些关联企业需要了解市场情况,提供市场信息。

Q2:会计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要为有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这里的相关各方包括哪些?

根据会计决策有用性的观点,会计应该提供对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这里的相关方可以是决策者、企业负责人等,这里的相关方包括与决策相关的各方。

Q3:“决策有用观”是一种关于( )的观点。

决策有用观是一种关于会计信息作用的观点。 会计信息的作用,主要分为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目标是向资源委托者提供信息;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不但向资源委托者,而且还包括债权人、政府等和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时,两者侧重的角度不同,受托责任观是从监督角度考虑,主要是为了监督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决策有用观侧重于信号角度,即会计信息能够传递信号,即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Q4:如何理解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问责制和决策有用性(1)“问责制”和“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告目标设定过程中出现的两个核心理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解决以下问题:为什么要编制财务报告?它是财务报告存在的基石,为会计准则概念框架中的报告主体概念、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列报和披露等其他概念奠定了逻辑基础。对财务报告(或财务报表)目标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左右的美国。例如,美国会计协会(AAA)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等机构都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两大体系——《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出现,财务报告目标更符合逻辑地被用来制定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目标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财务报告目标的核心理论在设定财务报告目标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核心理论:“管家法”和“决策有用法”。它们是不同经济环境的产物。“信托责任的概念适用于所有者和受托人都非常明确的市场经济环境;“决策有用性观点”适用于资本可以有利可图地流动、所有者(客户)缺席和模糊的市场经济环境。”(葛嘉树,《市场条件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1996)“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事实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在2010年修订的财务报告目标仍然是两种观点的综合。(一)受托责任的概念“受托责任的概念”起源于相对简单的经济环境,是财务报告目标的重要理论。“受托人”一词来源于《圣经》,延伸到公司治理范围。它是指资源管理者对资源所有者的责任以及对资源所有者交付的资源的有效运营和管理。“信托责任观”认为,企业管理者与其所有者、贷款人和债权人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企业管理者处于受托人的地位,客户需要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和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报告的目标被定义为:以适当的方式或尽可能准确地如实反映和报告经济资源受托人的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信托责任”的概念主要针对现有外部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强调财务报告的已证实价值。其偏向基本会计原则的表现为:(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偏向信息的可靠性和客观性;(2)在会计确认中,只确认已经发生的经济事件;(3)会计计量采用可验证的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4)在财务报表的列报中,我们注重经营业绩的计量,即我们倾向于“表观利润”。(二)决策有用观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信息不对称,“决策有用观”逐渐占据主流地位。“决策有用性”假设:财务报告信息对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贷款人和债权人做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是有用的。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被定义为: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决策有用观”也是基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它更关注资本市场中财务报告的现有用户和潜在用户。因此,报告的信息不仅包括反映基准的部分

“决策有用观”针对的是财务报表的现有和潜在用户,侧重于财务报告的预测价值。其对会计基本原则的偏向如下:(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偏向于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2)在会计确认方面,我们不仅关注已经发生的经济事件,也关注对企业有影响的现在和未来的事件;(3)在会计计量上,更倾向于公允价值法或现值法;(4)在财务报表的列报中,我们更注重对企业经济资源的计量,即倾向于“资产负债表观”。二.受托责任观下的财务报告目标(一)A.C. lyttleton和W.A. Payton的“受托责任观”美国会计师A.C. lyttleton (1886-1974)和W.A. Payton是财务报告目标“受托责任观”的代表。1940年,A . C . lytt leton和W . A . Patton(1889-1991)发表了《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建立了“受托责任观”下财务报告目标的基本框架,并基于历史成本法讨论了公司收入与成本、收入、费用和盈余的概念。《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将会计的目标设定为:“会计旨在向企业组织提供财务信息;这种财务信息必须汇编成报表,以满足管理者、投资者和公众的需求。(潘序伦译,1949)“关于报告的使用者范围,进一步阐述如下:“公司最重要的责任不是针对一个或多个同时从事经营和管理的所有者,而是针对某一类或某一组不参与经营的现有或潜在投资者。”关于公司的受托责任,其表述为:“建立公司报告准则的最佳方式是假设受托人向缺席业务的投资者报告,而这些投资者无法获得受托人如何独立履行其受托责任的信息。”

Q5: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一、决策有用观1、决策有用观的主要内容:(1)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着眼点在于会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2)只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无论信息的主观程度如何,信息量是多多益善;(3)在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选择上主张多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并存择优,还倡导物价变动会计模式;(4)不过分强调会计信息的精确性。2、决策有用观的优点:(1)坚持决策有用观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2)在会计计量模式上采用多种计价方式并存,反映了配比原则。(3)坚持决策有用观有利于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促进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3、决策有用观的缺点:(1)对“有用”的评价太主观,可操作性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有用性的要求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信息使用者,在不同的时期对会计信息也有不同要求。此外,从决策有用观的主要内容上来看,是各种观点的糅合,比较含糊而不明确,因此可操作性低。(2)“决策有用”与审计目标的不协调。从审计产生的背景看,审计的产生在于受托责任,而不是决策有用,如果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审计就可能达不到目的。二、受托责任观1、受托责任观的主要内容:(1)会计目标在于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强调对委托方的忠实性;(2)受托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产权责任,产权必须如实反映、不偏不倚并可以验证,以维护产权主体的权益,因此更加强调可靠性;(3)在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选择上,主张采用历史成本;(4)为了客观、有效地反映受托责任,会计信息应尽可能精确。2、受托责任观的优点:企业采用受托责任观,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3、受托责任观的缺点:(1)受托责任学派强调真实地反映过去,主要关注企业的历史信息,而对于未来事项很难得以反映,例如,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和报酬。(2)在会计处理上,用现时收入与历史成本计量的费用进行配比,难以体现真实性的原则。(3)在会计信息方面,受托责任学派很少会顾及到委托者以外的信息需求,忽略潜在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难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4)适用环境方面,受托责任观产生的经济背景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并且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有明确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中,两权不分离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普遍存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委托方并不总是明确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决策有用观 百度百科:受托责任观

Q6:决策有用观的实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