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Q1:“两岸已进入准战争状态”?
最近台湾海峡真的很紧张。2020年10月底,台湾省大陆事务委员会原副主席赵建民以“八项指标”判断海峡两岸已进入“准战争”状态。台湾省《联合报》报道台湾当局国家安全局局长邱10月2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台海真的很紧张。他还声称“台湾会密切关注”,并要求岛内民众不要紧张。据《联合报》报道,赵建民近日表示,当前两岸关系是40年来最严峻的时刻,他从8个指标判断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准战争”状态。延伸信息2020年10月28日上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朱凤莲回答记者提问。朱凤莲表示,我们注意到相关报道。民进党当局勾结“台独”分裂势力,加紧谋求“台独”挑衅,是台海局势复杂严峻的根源。我只想重申,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绝不给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参考来源:泰海网-岛内学者称“海峡两岸进入准战争状态”,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回应参考来源:凤凰网-“海峡两岸进入准战争状态”?台湾安全部门负责人:最近台海真的很紧张。
Q2:电影《闯关东》我从一半开始看的,关东究竟是哪,为什么有几百年的历史
穿越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被广泛接受。山海关东门界定了山海关和中原之外的土地,由一道屏障隔开。然而,从清朝到民国几百年,从流离失所的山东人,东方之旅开始了。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受灾害,但满清政府仍禁止通关。尽管有禁令,数以千计的破产农民冒着被处罚的风险“闯入”东北,这就是“闯关东”的由来。到1840年,东北的人口只有300多万,比100年前增加了七八倍,全国人口达到4亿多。清朝末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1860年,清朝部分封禁东北贫瘠土地,1897年全面封禁。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民国时期,“闯关东”的洪流汹涌澎湃,新中国前夕有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民国38年间,平均每年去关东的山东人达48万,总数超过1830万,留下来的山东人达792万。“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之一”和“近代史上规模空前”。因此,现在东北土著人的祖先大多属于山东等省份——黄河下游。清朝通过关东实行民族等级制度和隔离制度,严格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耕种——发布了禁令。顺治曾在最后警告满清贵族退守关东,雍正说“我是义弟王”“我不是中国人”。满族氏族入关,东北人口锐减。他们以“祖上留名,王家兴旺”为借口,保护“参山河之利”,实行长期封禁东北的政策。顺治初年,1000多公里的“柳条边”篱墙——满洲长城(柳条边墙、柳条墙、柳城边、条子边)在全境分段修建,于康熙中期完工。从山海关经开元、新宾至凤城南部柳条边,称为“老边”;从开元东北到现在,吉林市北部被称为“新边陲”(《辞海》)。所以民间有“人在边境”“外人在边境”的说法。创关东-山东人-清代可分为三个时期:(1)、1644-1667年、《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年。规定“每百人应招,县令授书,守军授武”。在过去的23年里,“鲁人大量移民东北”,许多地区“从移民中受益匪浅”。(2)1668年至1860年,为维护满洲固有风俗,保障八旗生计,康熙七年,清廷下令“辽东招人任用官吏,永停”,实行禁止封东北的政策。(3)1861年至1911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边疆的控制日益减弱,俄国不断入侵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的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年)正式开启了禁垦令。走过关东,从东北的“难民”到“流民”再到“移民社会”。清朝初期,民族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手段进行镇压。把“造反派”送到边境地区“烟雾弥漫的地方”,山东罪犯大多被送到“极度困苦”的东北,这在历史上被称为“流放”。山东人是典型的“安家落户”。人口压力、天灾人祸、满清政府的政策取向等构成了山东人前往关东的外因。以当时中东铁路的建设为例。《东北开发史》引用了日本人稻霸俊山的话:“中国苦力就像一群蚂蚁,而劳动力的供给地山东,趁机转运过来
圣人山东老家心态弱化,冒险精神增强最多,促使流民由春转冬,扎根东北。辛亥革命东北的几千万汉人回到了中国,“以至于人文地理图显示这一带全是中国人”(《湾沟公社志》,法国雷纳格鲁塞)。穿越关东是一段悲惨的历史,也是一次移民壮举。“过关东”有特定的路线,“过关东”有特定的背景。因此,穿越关东是一种社会历史迁徙现象,具有自发的客观因素和内在的政治影响。“山东人的关东之旅,本质上是一场自发的、势不可挡的、悲剧的、濒于死亡的贫苦农民的生存运动。”1899年,日本人宽弘在《草原帝国》中记录了当年的真实历史画面:“从奉天到荥经,在路上,我看到我的丈夫手里拿着一辆独轮车,女人坐在上面,孩子哭着睡觉,我的丈夫从后面推着,我的哥哥从前面扶着,老太太倚着一根棍子,女孩们互相依靠,在路上跌跌撞撞,我的丈夫骂着她的年轻女人,我的母亲在叫她。队伍始终进入通化、怀仁、海龙市、朝阳镇,前后相对。从奉天到吉林,旅途中睡在一起的都是山东移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汉族,几百年来,人们的压力导致汉族向周边地区扩散:西进南下到南阳,内蒙古、新疆也成为汉族移民的地方。然后,穿过关东就成了人口和经济的平衡。
Q3:有关于埃及的资料
古埃及(阿拉伯文:مصر القديمة),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100年前(公元前3100年)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逐渐形成了国家,至前343年为止,共经历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历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领域有现在的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现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 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政治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Q4:你知道彭德怀入朝作战差点成为美军俘虏的故事吗?
1950年10月19日拂晓,几辆汽车从北京饭店驶出,穿过寂静的长安街,驶向西郊机场。坐在车里的彭睡着了,高岗也困了。昨晚,毛泽东、周恩来和他们反复研究入朝计划,几乎彻夜未眠。当公共汽车到达机场时,彭突然醒来,说:“啊,这辆公共汽车能帮我很多忙!”9点左右,专机降落在沈阳机场。彭把和高岗赶到东北军区。李富春、何晋年、李聚奎等。已经在这里等了很久了。彭还没来得及坐下,就说:“从今天起,中国处于战争状态。这次志愿军在朝鲜的战斗比辽沈战役大得多,任务也艰巨得多。过去我们在中国打仗,物资弹药主要靠敌人供应,现在靠我们自己。东北地区是志愿军的后方基地。你要紧急动员,全力以赴。”当天下午,彭和高岗在四名战士的护送下乘坐专机前往安东。这时,所有渡河的部队都在等待出发的命令。为了在部队渡江前与金日成抗衡,彭去了志愿镇的江山招待所,没时间进屋时,就把在北京研究的作战方案传达给院子里的十三兵团领导。10月19日晚,安东地区寒风夹杂细雨。彭在江边与前来送行的高岗和志愿者领导一一握手。说话间,司机踩下了油门,随行的工作人员和警卫郭以及黄友焕都上了车。彭跳上车,喊道:“开车!”车子冲向鸭绿江大桥。这时正刮着北风,雨雪混杂,夜幕笼罩着鸭绿江两岸的山河。经过10天的艰苦奋战,彭来不及换上人民军队的军装,仍然穿着从西安来的旧粗纺黄军装,乘车离开了祖国。在吉普车后面,只有一辆装有无线电台的卡车紧跟其后。当汽车进入朝鲜时,彭突然命令司机停车,把头伸出车外,并默默地望了桥的北面一会儿。他是想再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想再看看随时可能被敌机摧毁的鸭绿江铁路桥?还是看即将渡河的志愿军先锋?他一声不吭,关上门,命令司机:“开车!”他是第一个踏上抗美援朝前线的志愿军,也是亲自揭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幕的志愿军总司令。从此,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渡鸭绿江”的军歌响彻全国。汽车在雨雪中抵达朝鲜边境城市新义州。由于敌机的空袭,城市一片漆黑,没有行人。汽车停在十字路口。这时,我意识到安东匆忙上车时,没有带翻译。他不能问路,因为他不会说这种语言。当他焦虑和尴尬的时候,朴先勇派人在街角迎接他。朴炫一见到彭怀德,就焦急地说:“今天,敌人占领了平壤。现在金总理已经离开德川,我正在和金总理联系。请彭司令在此等候。”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彭立即让工作人员杨将朝鲜地图以1/5万的比例摊在地上,拿着蜡烛仔细查看。根据朝鲜人民军的现状和敌人进攻的速度,他估计志愿军渡河后很难夺取平壤到元山的原防线,可能要在德川线、宁远线以北与敌人打一场遭遇战。大约两个小时后,朴先勇让彭去水丰电站,在具体见面地点与金日成联系。经过10天10夜的紧张工作,彭的脸颊消瘦,眼睛红肿,非常疲惫。杨的工作人员劝他趁这个机会坐公交车去水丰睡一会儿,可是情况这么严重,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潘
第38军作为第二梯队,跟随第42军渡河。为了保证战役的突然性,彭规定各部要控制电台,封锁消息,严密伪装,夜宿不出,秘密进入指定作战区域。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行程,彭一行于20日拂晓前抵达鸭绿江南岸的水峰电站,并接到前线报告。敌军继续入侵北方,形势恶化。与金日成取得联系后,当晚驱车前往北平安省长城县城北镇。彭和-杨乘车出行,与朝鲜党、政府、军队和朝北民众的车辆相遇并拥挤在一起。汽车几乎进不去,但无线电车落在了后面。经过一夜的走走停停,彭和朴槿惠在21日拂晓前到达金日成指定的会面地点:东仓和北镇之间沟壑中的小村洞。朴先勇带领彭下车步行,在一间茅草屋里找到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临时代办柴。抗日战争时期,柴在八路军总部工作。此时,我真的很佩服阔别多年的彭先生,他只身来到炮火的前线,乘风破浪,抗击敌人的进攻。彭用破瓦盆洗了脸,请柴细说前线战况,直到天明。早上8点半左右,金日成派人邀请彭和柴陪同。他们在山脊上散步聊天。突然,彭停下来问道:“你带小剪刀了吗?”说着,他举起双臂,两条断了的袖口上掉下了几根长短不一的线。柴吴均会意地笑了笑,掏出指甲刀给他修。彭摇摇头说,“算了!我太紧张了,不能换衣服。反正现在是打仗的时候,让我们看看吧!”在他们来到一栋整洁的韩式房子前,在外面等了很久的金日成笑着迎接他们,说:“我代表朝鲜党和政府以及朝鲜人民,热烈而真诚地欢迎彭同志!”也就是领着彭和柴脱鞋进屋,他们开始了第一次见面。在转达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问候后,彭怀德向金日成介绍说:中国志愿军的先头部队由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组成。此外,还有高炮团、工程兵、汽车团等约25万人。19日晚开始分批从安东、长甸河口、吉安过鸭绿江。根据敌军兵力和装备的绝对优势,有人建议毛泽东尽快增派两支部队参加朝鲜战争,这样第一批参加朝鲜战争的志愿军将达到6个军30多万人。中央军委准备将两个兵团的6个军调至朝鲜作为第二批志愿军,以后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金日成微笑着感谢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全力支持。根据金日成对美军大规模北移和人民军队现状的介绍,彭分析了志愿军的原计划。在平壤以北的龟城、德川一线构筑防御阵地阻敌北进,保持一块歼敌基地的计划,已难以实现。他认为麦克阿瑟占领了平壤,绝不会到此为止,下一步肯定就会向鸭绿江边进犯。为使朝、中两军能协调作战,彭德怀希望金日成率人民军总司令部和志愿军司令部住在一起,以便随时协商处置重大问题。金日成表示还有许多问题亟待他去解决,故派朴一禹作为朝鲜代表住在志愿军司令部,重大问题可通过朴协商解决。中国志愿军入朝后的作战行动,则请彭德怀指挥处置。就在金日成、彭德怀会谈的前一天,前线战况发生了重大变化。10月20日,美军空降兵第一八七团1000多人在平壤以北的肃川、顺川地区实施空降。麦克阿瑟称此举的目的是要包围从平壤向北撤退的北朝鲜士兵和官员。这时,麦克阿瑟还没把中国放在眼里,判断“中国出兵的可能性极为微小”,命其空军掩护地面机械化部队分东、西两路以最快速度北进。西线南朝鲜的3个师抢先前进到顺川、成川、破邑之线;东线南朝鲜的首都师攻占了志愿军原定进行防御的五老里、洪原等地。而过江入朝的志愿军5个师,距离原定防御地区尚有120—170公里。 但美军实施空降和大举北进的消息未能及时传到大洞。因为,10月21日上午金日成和彭德怀在大洞会谈时,金日成未带电台,彭德怀带的电台车掉了队尚未赶到。他们只看见大批敌机掠空而过,听到隆隆的炮声由远渐近,对前线的情况却不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上不通中央,下不联部队,急得在茅屋内踱来踱去。下午,他索性跑到房后小山头上去瞭望,希望能发现志愿军的先头部队。但他看见的是身背各式包裹,沿着山路向北逃难的人群。彭德怀回到屋内,气呼呼地坐在土炕上说:“我现在真正成了个光杆司令了!”因为此时此刻,彭德怀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包括他自己在内总共只有5个人:一个司令,一个参谋,一个司机和两个警卫员。正是人少目标小,也给他们带来了幸运。1968年9月25日,彭德怀在被监禁受审中回忆当时的情景,写道:“我与金日成会谈时,问了当前敌情,金答:‘还在德川附近,离此约二百里。’其实敌军异常骄横,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敌先头部队由德川经熙川窜到我与金会谈的大洞东北方向的桧木洞,已绕到我们住的大洞后边去了。我志愿军刚过江不远,即与该敌遭遇,我与金(日成)幸免被俘。” 10月21日下午,由通信处长崔伦带的电台车终于赶到大洞。彭德怀即跑到电台旁,看着发出他入朝后第一次给邓华并毛泽东、高岗的急电,报告他已于本日晨9时在东仓北镇间之大洞与金日成见面,“前面情况很混乱,由平壤撤退之部队已三天未联络”。根据美军速进,志愿军已不可能进入原定防御地区的情况,彭德怀向毛泽东提出:“目前应迅速控制妙香山、杏川洞线及以南构筑工事,保证熙川枢纽,隔离东西敌人联络,异常重要。”“我能确实控制熙川、长津两要点,主力即可自由调动,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击东面或西面之一路。”“请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三同志带必要人员速来我处商筹全局部署。”彭德怀的这一意见和10月21日晨3时毛泽东给彭德怀的电报指示精神正相符合。因电台未到,彭德怀未能接到这个指示。因而,毛泽东又于22日电邓华等同意彭德怀的意见,说:“敌进甚速,请照彭电立即用汽车运一部兵力去占领妙香山、杏川洞,先运几个营去也好。”毛泽东令邓、洪、韩迅速与彭会合,“在彭领导下决定战役计划并指挥作战”。毛泽东还切切电示彭德怀和邓、洪、韩:“此次是歼灭李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彭、邓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2011年03月18日 来源:人民网—文史—中国近现代史)。
Q5:中国近代第一个平等条约是什么?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于南京与英国签署的《南京条约》。主要内容:1、五口通商。将中国沿海城市广洲、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开辟为通商口岸,满足了英国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欲望。2、强占香港。把中国香港割让给英国,使得香港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桥头堡。3、勒所赔款。中国赔偿英国款项总计2100万元。这笔巨款严重地削弱了清政 府的财政收入,而这一费用必然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从而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灾难。4、协定关税。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 国政府商议。协定关税是近代中国工业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扩展资料:《南京条约》的影响:《南京条约》瓦解了中国的闭关锁国的自然经济状况,但是由于是被动的解除,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完全没有可以进入到世界贸易的基础。以商品经济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社会,利用生产优势,发展出了现代化的制造业,有了相关的产业工人和与之配套的教育和科研。如一些科学院的建立和现代大学的成立。并通过这些科技成果,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最重要的有了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概念。众多的商品开始追求质量和产量。而中国的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在农业以外进行手工业生产。在和初期的商品经济比较,还有价格低廉的优势,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越来越低。由于自然经济生产的商品是作为家庭收入的补充,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Q6:叶名琛的百年冤屈
提起叶,熟悉历史的读者都会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策略,因而他被认为是晚清昏庸的高官。其实这是清政府和侵略者编造的百年冤案。叶,生于1809年12月21日,书香门第。小时候受家庭的影响,叶十几岁时就“以诗闻名”。不到十八岁,他就被龚升录取了,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四十岁之前,他被提升为广东巡抚。1858年1月5日,两广总督叶在副总督双喜府被英法联军俘虏。1849年,以对外国势力强硬著称的英国人要求进入广州。这在《南京条约》中没有。相信《叶陈明条约》一旦签署,应该是“永远值得信赖”的,不应该有实质性的变化。随后,在叶的指挥下,广州各地鼓足勇气,全力以赴准备守城,以防英军来袭。英国海军司令科利尔报告称,数以千计的农村武装部队进入广州市,形成了“百姓自守,引道雄风,锣鼓喧天”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英国侵略者改变了过去的炮舰政策,转而与中国政府谈判。他与时任太守的徐光义一道伪造了这道圣旨,使得英国人入城的企图没有实现。广州人民兴高采烈地立起了六座雄伟的牌坊,以示对叶和徐光义的庆贺。道光也大喜,破例封叶陈明为王。他成为清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成为男爵的汉人。1856年10月8日,“罗亚”事件爆发。叶陈明在蓍草号上逮捕了中国船员。叶陈明仍然采取强硬政策,拒绝接受英国侵略者的无理要求。10月14日,英国海军扣押了中国海军的一艘官船。21日,英军开始在指挥官司马李蜜的率领下乘船进攻珠江两岸的要塞。此时两国交战,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此时,不是叶与英国开战的好时机。他的精锐部队全部在江浙一带作战,广东的财力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已经基本耗尽。他面临着无兵可派、无险可守、无钱可用的尴尬局面。尽管国内外困难重重,面对英国人咄咄逼人的态度,叶依然保持着冷静。叶陈明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谍战。1856年英军发动进攻时,叶陈明利用原有的装甲防护系统,侦破敢于为英国侵略者打探情报或提供食物的汉奸,逮捕了七八十人。他还向广州市民发放身份证,没有许可证的人不得进出城门。英国人后来不得不承认,他们几乎无法从广东获得任何信息。与此同时,叶启动了他运行多年的间谍系统。和平时期,叶通过广东外事局向英占香港派遣了大量间谍。这些间谍都是在香港进行贸易的公开商人,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叶手下的士兵。战争开始后,他们与叶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每五天联系一次,为叶提供了大量关于英军在港部署和转移的信息。叶陈明沾沾自喜地说,“我会做几十个申报互相核实,然后得到消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叶和赢得了广州战役的初期。叶陈明出重金鼓舞士气,凡斩英人首级者赏银三十两,英军须“千方百计消灭”。他积极采取骚扰和战斗的方式,使英军日夜不能休息,首尾不能相顾。晚上,他派遣了一艘满载炸药的沙船去冲击在岸边休息的英军。与此同时,一艘消防筏被派去攻击英国船只,这使得英国船只不敢靠近海岸,从而减少了中国炮兵的压制
与此同时,叶对英国后勤基地香港发动了进攻。香港地理位置特殊,是天然良港。然而,香港严重依赖内地向他们提供的必需品。新安县向香港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服务,叶陈明派新安县的士绅陈桂吉负责对香港的行动。陈贵通过召开县绅会议,决定停止对香港的一切物资供应,将所有新安人撤出香港,直接导致香港生活必需品和人力资源短缺,使香港难以为在广州作战的英军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从那以后,对香港实行禁运。陈贵派人在通往九龙的交通线上设立关卡,还组织了一支小规模的纠察队来保证禁运。禁运使香港几乎成了一个臭气熏天的港口,英国驻华使节对此怨声载道。叶也派人突袭香港。1851年1月19日,一群农村勇敢的人乔装打扮袭击了一支英国巡逻队,杀死了一名英国军官。这样的突袭还有很多。凌豹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绑架、暗杀和纵火”。后来发生了一起面包中毒事件。一些村民偷偷把砒霜放在面包房里,导致包括凌豹妻子在内的许多英国人中毒。叶陈明的行为引起了在港英国人的极大恐慌,大批英国人逃往澳门避祸。1857年7月,凌豹也因军事和外交失败被英国政府解职。从1856年炮轰广州城到1857年被革职,叶利用谍战、商战、骚扰战,依靠士绅出身的乡民积极反击,不让英国人占便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叶已经逐渐陷入了不利的境地。向朝廷报告叶胜利的消息后,朝廷非但没有给予皇帝奖赏,反而斥责他不可轻举妄动,要求他与英国人谈判。这使叶错过了的一个重要战略缺口,并给了英国增援英国驻华部队的机会。贸易禁运不仅损害了英国人的利益,也给中国商人造成了严重损失。许多广东士绅从事对外贸易,许多广东士绅由于贸易战和海关关闭而失去了收入来源。他们很难负担得起培训和雇佣村民的费用。因此,——广州保卫战的主力项勇是不可持续的。这使叶陷入了无兵可用、无钱可花的窘境,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叶的地位。1857年10月,尔金爵士率援军进港,敌我力量对比被打破。爱尔金爵士听了进攻广州的英军司令司马密的报告后,深感叶是一个难对付的军事将领。他犹豫了两个月,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最后,他决定北上躲避叶这个硬骨头,而直接去投奔汉文帝。但就在这时,一艘广州公务船被英军拦截,船内有大量船只。官方文件被英军获得。包令从文件中得出结论:叶名琛已经无兵可派没钱可花了,广州连一天都守不住。包令得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不顾已经被解职,奔上额尔金的旗舰力劝额尔金改变北上的决定。这时汉奸出卖了叶名琛,巡抚柏贵和广州将军见势不妙,便同敌人勾结,英军轻易占领广州。叶名琛忠于职守,不离督府,最终被俘。 英法联军在广州建立了傀儡政府。英国人认为“叶名琛无疑是英勇、果断的人,广州人一定为有这么一个父母官而骄傲”。要想完满解决如何占领广州这个难题,“必须把叶名琛的名声搞臭”。英法联军采取了这样的政策并利用一切机会败坏叶名琛的名声。这样也做正中那些通敌者的下怀,因为他们巴不得通过抨击叶名琛来转移人们对他们卖国行径的注意。广州沦陷后,中国军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导致作为帝国心脏的北京被占领。难逃历史罪责的满清政府利用当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制造出来的谣言转移视听,将叶名琛丑化成一个自大傲慢又愚蠢的官员,战败的责任就由皇帝和清廷那里转移到叶名琛一个人的身上。就这样,在外国侵略者、汉奸和清廷三者心照不宣的推波助澜下,出现了薛福成对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戏谑。而叶名琛傲慢愚蠢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印象中。一个历史人物就这样被扭曲了。谣言和曲解遮蔽了历史的真实,连英国侵略者都惧怕三分的叶名琛反而被中国人丑化。他生前壮志未酬,死后遭人诟病,从民族的角度看无疑是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