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儒艮的资料
第一张图是儒艮,第二张图是海牛。他们长得很像。很多人误以为海牛就是儒艮,儒艮就是海牛。儒艮很苗条,嘴巴很宽,尾巴分叉。三角形海牛比儒艮更胖,嘴更窄,尾巴更圆,像一把扇子。
Q2:儒艮怎么读
儒艮的拼音为:rú gèn。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栖息地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有人传说,儒艮出海时头上偶尔会披海草,所以被人们描绘为“头披长发的美女”。扩展资料:儒艮的繁殖方式:儒艮性成熟的年龄在9龄或9龄以上,雄性在9-15龄达到性成熟。雌性在10-17年时怀第一胎。在繁殖时期,一头雌性儒艮被 几头雄性追逐,然后进行交配。妊娠期约13个月,每胎产1仔。新生的儒艮体长为1-1.5米,重约20公斤。幼仔的哺乳期18个月左 右。前后两次产仔的时间间隔约3-7年。
Q3:儒艮是什么
儒艮,俗称海牛美人鱼,在海马拉被命名为儒艮贡(Muller)。英文名是儒艮分类哺乳动物。儒艮科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省南部沿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形态特征。儒艮呈纺锤形,体长约3米,体重300-500公斤。全身有稀疏的短细毛。无明显颈部,头部较小,上唇呈马蹄形,猪嘴突出刚毛,头部前方并列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没有外耳,耳洞位于眼后。没有背鳍,鳍状肢呈椭圆形。尾鳍宽、平、左右对称,后缘分叉,无缺口。鳍下有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略轻。海洋食草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它的分布与水温、洋流和以海藻为主要食物的分布密切相关。生活环境多在离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中,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摄食后随退潮返回大海,很少向外海游泳。生活在一个2-3头的家庭群里,生活在一个隐藏得很好的海藻区的底部,定期出来呼吸,他们经常被视为浮出水面的“美人鱼”,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生殖行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有,孕期约11到14个月,每三年生一个宝宝,从出生到成熟大约需要7到8年。现状儒艮是由陆生食草动物进化而来的海洋动物。它被严重捕杀,资源被破坏,加强保护刻不容缓。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面积350平方公里。近年来,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沙田镇的居民在附近的水域看到了儒艮。珍贵的儒艮与陆地上的亚洲象有着共同的祖先。后来,它进入了海洋,仍然保持着食草的习性。它有2500万年的海洋生存历史。它是世界上罕见的海洋哺乳动物,也是中国43种濒危脊椎动物之一。这对研究生物进化和动物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潘称儒艮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动物”。他说:“对儒艮的保护,肯定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保护,也肯定会影响到我们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因此,儒艮的保护关系到湿地环境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儒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儒艮油具有温肺散寒、健脾益气的功效。当然,这并不是鼓励捕杀儒艮,而是希望有一天能为人类治疗疾病而不伤害它们。从长远来看,儒艮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物资源。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食草哺乳动物。它以海藻为食,主要是两种草本植物(俗称茜草)和盐生草(俗称吐鲁番草)。它的食量很大,每天可以吃掉其体重5%到10%的水生植物,因此也被称为“水下割草机”。
Q4:儒艮的介绍
儒艮贡(学名:儒艮贡)的口鼻向下弯曲,前端变成一个有短而密的刚毛的口鼻板。鼻子位于鼻后部,有口鼻。尾叶水平,后缘中央有一缺口。浆鳍没有钉子。没有鼻骨;前颌骨明显增大并急剧弯曲,下颌关节相应延长并急剧弯曲。每侧有3颗前磨牙和3颗磨牙。它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喜欢水质好、水生植物丰富的海域,定期浮出水面换气。儒艮经常被误认为是“美人鱼”,因为雌性儒艮偶尔会有在水面上哺育幼崽的习惯。从4000年前开始,人类就开始捕猎儒艮,吃肉榨油,雕刻骨头,晒黑皮肤。到目前为止,儒艮的数量极其稀少。
Q5:儒艮是不是已经灭绝
儒艮和海牛是两回事,不一样,不是化名。儒艮和海牛没有灭绝,但是儒艮科的海牛灭绝了。
Q6:儒艮是什么呢?
儒艮和海牛是食草动物,但它们的栖息地不同。它们是唯一一种仍然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牛。与海牛不同,儒艮的尾鳍类似于海豚的Y型尾巴,从嘴里伸出的长牙类似于远处的大象。尽管它们分布广泛,但在一些地区仍有相当多的数量。然而,持续的捕猎、栖息地减少和渔网溺水事故严重威胁了它们的生存。有些地区称它们为“海牛”、“海猪”或“海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