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Q1:1000字以上历史小论文!!
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 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 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 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 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 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 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 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 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 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 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 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 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 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 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 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 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Q2:历史小论文1000字
内容来自用户:精品教育。
集讨论、演示、评价于一体的解题历史随笔是一种训练题,能综合考查3336万-30010万中规定的能力,对帮助学生高效强化思维训练有重要作用。(一)如何写好历史随笔?1.它有历史散文的三个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要清晰明了;(2)论证(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实。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a .论证过程的逻辑要清晰严谨,经得起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的无缝衔接。b .论证过程要有“历史韵味”,要以学科语言为基础,使论证以历史为依据,理论与历史相结合。严禁白话空谈,或简单罗列史实。2.写好的:不能以文章的形式呈现,就像问答一样。3.语言精炼:历史随笔一般有字数限制,要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做草稿或草稿再动笔,这样才能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2)解决问题的技巧1。浏览资料,找关键词,明确意见。很多同学在提炼观点的时候,没有按照问题的意思去做,导致跑题丢分,很可惜。由于题干中的观点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理解,所以我们必须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什么是“关键词”?即围绕材料的主体或中心,反映材料的主要含义和主旨。诸如
Q3:一篇历史论文 1000字
对曹操的评价,‘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负我’,是曹操野心最突出的一面。他可以犯错,但他的下属不能犯错。如果有一句歇后语,曹操会杀了吕伯奢——。为天下着想,是孟德大才的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可以藏实力,藏时间,不赚一时之利,有远见。然而,聪明人会失去一切,多疑的心不是他失败的原因。他的野心也可以体现在他残忍的本性上,为了报杀父之仇,他通过攻打城市杀死了成千上万的人,并用无辜的残骸封锁了所有的泔水。然而,他的伟大才能仍然告诉我们。曹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不一。那些以他的一生而闻名的人是英雄,而那些摧毁他的人被称为叛徒和奸臣。曹操曹操统一北方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战争中,曹操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官渡之战奠定了北方统一的基础。我很同意曹操是个军事家。有学者认为曹操是诗人,我同意。因为“以酒为歌,人生几何?周公吐槽喂饭,天下归心”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有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但我认为有些评论是偏高的:首先,曹操屠杀了人民。公元193年,曹操为父曹嵩报仇,一度血洗徐州和逃离雍、梁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酷的,但人民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战争的受害者。数十万平民惨遭屠杀,“泗水之流不畅”(《后汉书陶谦传》)展现了当时惨烈的杀戮场面。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的残忍。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手上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的个人风格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曹操是一个非常好色的人。虽然《大圣》有“食、色、性”的精彩论证,但曹操确实是为女人痴狂。在战斗中,张绣占领了他的姑姑,在与吕布战斗时,他抓住了他的妻子秦陆毅。虽然不是很坏,但应该在道德问题上受到谴责。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琰等为曹操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相继去世。验证了封建统治者的恶劣作风,他们可以为我所用,不使用就杀了它。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人郭沫若,写出了3336万-3万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没有正视曹操杀人的一些罪行,单方面鼓吹曹操屯田。实际上,曹操的屯田是一种剥削性极强的制度,后人无法效仿。我们人民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的英雄在哪里?但是他没有说清楚。任何对曹操的极端评价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辩证公正地评价和认识曹操。
Q4:高一历史小论文1000字(自选题材)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多姿多彩。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困难。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已成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展各自的优秀传统,如何让各民族传统文化有效参与当代社会发展进程,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一、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在汹涌澎湃的现代化浪潮中,重视传统文化特别是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与保护,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造成了世界不同国家传统文化的破坏和加速消失, 这将影响文化生态的平衡,就像许多物种灭绝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一样,也将制约人类的创造力,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不仅追溯了民族文化的根源,而且为现在和未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本土文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文化资源与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防止盲目、快速、破坏性发展,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愿与各国交流经验教训,探索国际合作途径,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既包括物质形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非物质形式的传统文化。目前,关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内立法和国际合作机制已经比较完善,但很少有国家有专门的国内法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仍然不足。希望大会在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不仅涉及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方法问题。因此,建议会议提请各国注意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发生冲突时的具体解决方案。我们特别希望会议在保护传统文化的主要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模式和实践、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等具体操作层面进行创造性工作。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是各民族先民创新的积累和结晶,不断创新是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鼓励和保护文化创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有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被丢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蓬勃的生命力,反映活生生的当代生活,给现实生活以不竭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自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1世纪,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其发展过程中,既要向他人学习,又要保持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作为其独特的精神财富,是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技术手段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视、电脑、互联网以及各种信息传播的普及,到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与商业的密切关系。传统文化需要适应这种转变,才能在这个当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政府应在传统文化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政府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各国政府需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历史,对待传统文化的保护,使之成为历史的忠实样本,让人们了解过去。另一方面,各国政府都需要让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让传统文化中积累的优秀精神文化遗产为现代生活服务。在发展中传承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鼓励创新,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当代政府在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紧迫任务。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世界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传统和各自的发展道路。不同的传统文化应该相互学习,共同繁荣,不应该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单独发展或孤立存在。东西方文明和各国文化的交流顺应潮流,风生水起。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消除种族障碍和偏见,促进国家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有利于文化的共同发展。形成国家间文化交流发展机制,加强接触对话,减少冲突摩擦,有利于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传承和发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是尊重所有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同时,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接触。通过相互吸收、相互借鉴,才能实现文化的共同繁荣,这是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前提下,相互促进的关系。世界因差异而精彩,交流因差异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产生。文化发展需要构建各民族相互交流的环境。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形成文化交流的基本规范体系和有效机制,将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准则和机制不仅要覆盖大多数国家,而且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现代气息浓厚的国家。
Q5:历史论文1000字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鞭炮声中,一岁分了,新桃总是换成老桃。”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民俗之一。坚持延续春联的民俗,生动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一、春联的由来春联,是在红纸上写下喜庆吉祥的字或对句,贴在门的两边。每对春联也有横奖,多为喜庆、农历新年等字样。在除夕之际,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辞旧迎新,希望新的一年更美好。春联是中国特有的年俗,历史悠久,也是中华民族的习俗。关于春联的起源,有人说它起源于宋明时期。其实,中国民俗中贴春联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有贴春联的习俗。然而,当时因为没有纸,春联往往刻在木柱或石柱上。当然,有些富裕家庭会在厚厚的彩带上写春联。后来造纸术发明后,有学者习惯在纸上写春联挂起来。后来,他们发展到用红纸写春联。春联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挂在寻常百姓家的门口或大厅。
Q6:1000字历史论文,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辽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