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Q1:除了父母老婆还有那些比亲哥更亲近的人吗?
还真有研究表明,外婆比奶奶更爱你。朋友刚生了孩子,你去看望他们。当你第一眼看到孩子之后,你会说这孩子是像父亲还是像母亲多一些?你可能觉得这取决于你对比了孩子与父母之后,才能有一个准确的答案。然而,真正的答案与孩子到底与父母之中的谁形似度高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你是孩子父母中哪个是好朋友,或者是亲戚。男人自古以来的心病 刚出生的孩子,说实在的,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来长得像谁。只是,大多数孩子的母亲都会说孩子更像父亲多一些。有研究显示,母亲说孩子与父亲相似的次数四倍于说孩子像自己的次数。而且,母系亲属一方评价孩子像父亲的次数也多于说像母亲的次数。研究还得到了不同文化环境的支持,从墨西哥到加拿大,从一些采集部落到上班族都大抵如此。那么,婴幼儿长得真的像父亲多一些吗?事实并非如此,客观的说,孩子与父亲的相似性并没有比母亲高。但为何母亲以及母亲的亲戚坚称孩子会更像父亲呢?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打消孩子父亲的疑虑。母亲一方可以 100% 确认孩子是自己的,而父亲一方则并不那么确定了。其实在所有体内受孕动物中,雄性的一大心病就是:对于父子关系不确定。对于有些体外受孕的动物来说,雌性把卵排放出来,雄性可以观察卵子是否受孕,可以目睹自己精子包裹住卵子,因此,这些雄性是可以确定自己的父亲身份的。而对于体内受孕的动物,特别是人类这种动物,女性还隐藏了排卵期,男性就更加难以确认自己是否是孩子的亲生父亲。由于男女两性在对于后代付出的比例上不对等,也就是亲代投资中,女性的付出远远高于男性。卵子的大小远远大于精子,母亲怀孕 9 个月而父亲则不必在身体上有所付出。这就是亲代投资的不同,学者预测,亲代投资大的则比较挑剔,而亲代投资少的则必须竞争才能获取另一方的青眯。对动物界的观察和实验,都证实了上述亲代投资理论。对于人类来说也同样如此,所以自古以来也都是女性拥有选择权,而男性之间必须通过竞争才能够娶上一个媳妇。如果男性无法确认孩子是自己的话,那么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就可能「为他人做嫁衣」,不仅浪费了自己的资源,还把这种资源「错误」地投资到了竞争对手的后代上。在「亲子鉴定」这种现代技术没有发明之前,男性要想确认孩子是否亲出,只有两种方式,要么确保伴侣在受孕期间没有与别的男人接触过,要么就通过孩子与自己是否相似来判断。对于第一种鉴定方式来说,女性已经进化出了一种能力,那就是隐藏排卵期。这在动物界是非常罕见的,雌性通常会「广告」自己的排卵期,以吸引雄性前来交配。例如,雌猩猩的下体会变得通红,但人类的女人就不会。男人还能有什么招?他可以建立一种制度:婚姻,来保证自己与伴侣接触的唯一性。而择偶的标准可以根据文化来定,女性在未出嫁前可以交由父亲严格监视,男性对处女的偏好,结婚后交由自己家人看惯,以及在家庭中禁止女性外出,对女性通奸行为予以严处等等……即便是这样,男性依然不能确认伴侣的孩子是否亲出,特别是在性解放、女性经济自由的时代里。第二种鉴定方式上,男性需要通过旁人的确认来肯定孩子的是自己亲出。作为孩子的母亲,就不断地影响父亲的判断,她可以表明自己的忠贞不渝,并不断是强调孩子与父亲的相似性。而母系亲属一方,与孩子母亲一样可以确定孩子是自己的亲属所生,也会加入到了孩子母亲的队伍中。虽然无论对于孩子母亲还是母系亲属,这种确认是无意识的行为,却是一种确保孩子父亲会持续为孩子进行付出的必要手段。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谁更亲?正是父母对子女的亲代投资不一样,父亲无法确认孩子是否亲出,也导致了在隔代的关系中,会出现远近亲疏不同。在爷爷奶奶的父系亲属一边,与外公外婆这些母系亲属一边,对于孙女辈有不同的关爱,换成术语来说就是亲代投资差异。我们从上面父子关系继续推论,外婆可以 100% 肯定自己的女儿所生的外孙是亲生的,那么外婆肯定更疼外孙。而爷爷本身不确定自己的儿子是否亲生,因此对于儿子的儿子,就更加不能确信,那么爷爷更不疼孙子女。那么,位于中间的应该就是奶奶和外公了。以上只是推理,那么是否得到经验数据的支持呢?
Q2: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儿子老婆,有没有比亲哥更亲的人?
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儿子和妻子,还有比兄弟更亲的人吗?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儿子和妻子,还有比兄弟更亲近的人。那就是:女儿,孙子,外孙。
Q3:除了父母儿子老婆,还有那些人比兄弟姐妹更亲的关系,有没有?
除了父母儿子老婆,还有哪些人比兄弟姐妹更亲的关系,有没有?除了父母儿子老婆,有比兄弟姐妹更亲的人,那就是:女儿,孙子,孙女。
Q4:除了父母妻子儿子有比哥哥更亲近的吗?
父母妻儿是直系亲属,其他都是旁系亲属。要是论感情亲近的话,那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Q5:除了父母老婆孩子,还有那些比兄弟姐妹更亲的关系?
从亲密角度来论,夫妻最亲。心理学更是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第一位,其次才是亲子关系,最后才是兄弟姐妹。也就是夫妻亲>儿女亲>父母亲>兄弟姐妹。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真正有争议的地方,我想应该是大家不太认同儿女亲大于父母亲。这个并不是绝对的,也要看情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亲。但是要绝对论个高低,那就是儿女亲大于父母亲。为什么呢?儿女是我们的后代,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有义务抚养他们成年,并且在他们未成年之前,负全部责任。社会是以家为单位,一个小家庭是由夫妻组成,然后由夫妻繁衍儿女,形成亲子关系。所以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论,都是儿女要亲于父母。对于父母,我们有义务赡养和回报养育之恩,父母作为成年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具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全部责任。除非他们生病了,比如得了老年痴呆,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那么儿女就要对父母的行为负责。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家庭矛盾,会出现妈宝男、妈宝女的情况?原因就在于拎不清,他们只知道做儿女,不知道怎么做父母。当他们结了婚生了孩子以后,依然只知道做儿女,不懂得承担起父母的责任,也就是在意识里认为父母比儿女更重要,父母亲大于儿女亲,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伤害小家庭,必然伤害夫妻关系。假设以上伦理关系是一个圆,那么夫妻关系占百分之五十,儿女占百分之三十,父母占百分之十五,兄弟姐妹占百分之五。为什么生活中出现的“扶弟魔”现象,就是因为将家庭伦理关系的顺序颠倒了,将兄弟姐妹和父母看得最重要,最终引起配偶的不满和抗议,协商不成走到离婚这一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父母和兄弟姐妹,也就是原生家庭,要明白,每个人结了婚,就意味着他独立,不仅人格独立,还是经济独立。他优先考虑自己的小家庭,并不是对原生家庭的背叛,也不是不孝。作为原生家庭成员,不能进行道德绑架,站在道德的高点,对忠于小家庭,优先考虑小家庭的成员进行批判和攻击。这是不对的,也会严重伤害家庭和睦。古人都说“达则兼济天下”,只有自己的小家庭过好了,有能力了才能帮助到大家庭,而不是反过来,牺牲小家庭的利益去迁就大家庭,到时候闹得大家都不愉快,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Q6:除了父母以外亲兄弟姐妹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了对吧?
是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结交些志同道合的真正朋友,人这辈子可以没有钱财,但绝不能没有朋友,否则你会觉得很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