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时候,我可以说话不通过大脑,但是却说的无比正确,为什么有的时候心会慌

文章 2年前 (2021) admin
0

Q1:为什么有的时候,我可以说话不通过大脑,但是却说的无比正确?

有的时候你说话的时候可以不通过大脑,但是说的确是无比正确的那是因为习惯的养成说明你平时有很好的习惯,然后有的时候不用思考,然后打算的答案就是非常正确的了。

Q2:辩论文才与口才哪个重要我方观点是文才比口才重要

这是别人打的你好好看看可能有用,还有先定义口才和文采的含义.反:有口才的人一定有文才,而有文才的人未必有好口才,文才是口才的基本功之一,口才是文才的最为直接快捷的反应,因此,口才一定比光有文才更高一筹,也更体现着一个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口才当然更重要了 .正:对方也承认有口才的人一定有文才换句话说即先有文才后有口才那对方怎么能说口才更重要呢没有文才何来口才啊可见文才是基础是根本是关键 反:不见的有口才的人就必须有文才!有的人没有文才同样可以谈天说地,滔滔不绝的!你能说他没有口才吗? 正:不错有的人是可以谈天说地,滔滔不绝,但是你不觉得他说的都是内容空空,没有一点思想实质么.这样的人在辩论赛这种用智慧进行精彩的碰撞中是没有任何竞争力而言的,泛泛的说了半天,全没有针对性,你说他的这种“口才”算是口才么! 反:你的话十分可笑,何以见的人说出来的说就内容空空,没有一点思想实质;请对方注意,口才不是为了纯粹的辩论,更不是为了争得一场辩论的胜负,口才是为了让人们理解你的观点、想法和要求,接受你的新思想;而不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正: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口才显得比文才更有用.口才可以帮助你在与别人沟通和交流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好的口才也可帮助你建立出色的人际关系.在中国,会议是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上的发言和辩论直接影响到你的观点是否能够被他人所接受,说服他人才能够保住你的利益.所以,从实际角度来看,口才更重 反:对方辩友你这话不是明摆着证明了口才更重要吗.起码我们都知道靠嘴巴饭的人`~比靠文才吃饭的人 ~多`~. 正:文才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反:难道口才不是吗?对方辩友只是说出了文才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证明文才比口才重要! 亲爱的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可是“文才与口才那一个更重要”希望你门能注意到这一个 “更” 字呀!对于文才于口才之分```要放在当今社会来说‘我方并不否认文才的重要```但是文才的表现``不正在我们的口才么?!无论是交际还是沟通``我们都需要伶俐的口齿``所以我认为`口才更加重要! 口才比文才更重要 一、定义: 口才是指人们在交际中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凭借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力求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口头表达才能.口才的外延还包括表达时的表情和手势.口才的传播属性是人直接作用于人. 文才是指人们通过写作诗文的方式以期传输自己见解、感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书面表达才能.文才的传播属性是人作用于物,再作用与人. 反:文才,在字典中的解释为写作诗文的才能;口才,在字典重的解释为说话的才能. 于是有人说,我们没有文才,就不能学会如何思考,能写的人一定能说,但能说的人却不一定能写,中国有九千万农民,他们每个人都会说话,但他们没有文才,因为嘴巴只是作为一种文才的表达工具,没有文才就不可能有口才. 于是有人说,嘴巴,就是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表达一个人的想法,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沟通方式.当文字的才能和诉说的才能放在一起的时候,后者确是最容易被他人接受和理解的,如果一个人连说话都不能让别人信服,那么有再深厚的文笔有又何用呢?你说呢? 对“更重要“的理判断两者谁更重要的关键在于,在一个文才、口才均发展到一定水平,都有使用空间,两者兼备的前提下,判断两者谁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和趋势. 二、我方底线: 我方承认文才对人对社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方坚持,由于口才有文才所不具有的种种更优秀的特点,使其在社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三、逻辑框架: 从个人层面上讲,具有口才的人拥有更强的说服力,更能直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故能够使主体更适应于社会的需要.从社会层面上讲,现代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需要其主体之间有充分的交流,而口才是信息化社会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口才能使交流更加有效率,促进社会分工合作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为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些都是建立在口才不同于文才的特点基础上的.置身于社会中,应当更注重社会性这一方面的判断.我们强调的是对于口才和文才的价值判断. 文才最初来源大脑,而口才通过大脑形成文才才有口才,一个人要想说出来,且说得好,文才就是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文才就没有口才,相比之下,当然文才比口才更重要. 当今社会虽说交流沟通都是用的"口才",但没有文才,想说可不会说,说不出来,那么和谈口才. 常会出现这中情况,两个人都说得是同一件事,但所表达的效果却截然不同,这便是文才所起的作用,不是吗? 因此,可见文才比口才更为重要,它是口才的基础,是口才的上帝,没有了文才就等于哑巴吃了黄连,不是吗? 不好意思,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不得道处还请原谅,谢谢. 口才是文才的外在表现形式一种,没有文才的口语表达叫做说话,不能叫做口才,现在国人的文才越来越差,贺雄飞批判的那些腐朽文人、反动文人的文才都缺乏起码的道德和人格底线,别说什么口才与文才,说说口德与文德吧! 注:反方:在学生阶段,文才重要,但是参加社会工作后口才更重要.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问题都不是绝对的,任何一个定理也都是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所以正如你这个问题一样,必须看到两面性. 学习时文才很重要,特别是写作方面,很少会涉及到即时的口才表现,但进入社会后,我们更多的是处理人际交往,所以即时口才很重要.比如说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没什么文化,从小家里都是把她当男孩养,但她却有一张了不得的嘴巴,口才极佳.所以你可以试着从着两方面入手. 简单认为我们所说的口才就是耍耍嘴皮子,或者归结为讲话. 申明我方的定义,指出对方观点的狭隘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社会实际中生活,口才往往比文才运用更直接,更具有实际价值.每个人都应具备比较强的说话能力,以此作为立身.处世.待物.竞争.生存的基础.在西方国家里,人们把"口才"."美元"."电脑"并称三大活宝,而且把口才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2、将文才的含义扩大化,认为文才是口才的基础. 文才与口才是人思维的两种不同体现方式,不存在谁是谁的前提或基础.他们共同的基础应该是思想,智慧.如果对方将文才的内涵包含了文化,又讲文才的外延包涵了文字,那么对方就将文才作为了口才的前提,那么对方论证他们的观点就应该以论证我们的观点为前提! 3、为口才的使用限定了一个极其狭小的时空范围,通过论证在这样的范围内文才的重要性来论证在整个大环境下的文才比口才重要. 重申比较是应当建立在一个合理,公平的环境下的,这应当是蕴涵在比较的标准中的.由此可以置疑对方设立的比较标准是否正确. 4、认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是文才起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将告诉对方,历史的传承其实应当是口才与文才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不能片面扩大文才的作用而缩小口才的作用.其次,单纯的历史记录并不等于文才,文字只是一种载体. 文才是人们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动西,而口才是存在人们灵魂深处的记忆 正:没有文采何来口才 反:瞎侃哪!名嘴一定出口成章吗?不见得吧? 正:当然文才重要,笔下方显真工夫. 反:口才更重要,口诛笔伐,显见口在前笔在后; 舌战儒,东吴人才济济,几句话竟成就三分之功;众口烁金,这更可怕了吧. 正:古代会诗赋的文人们,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是靠文才出名还是口才呢? 反:若是没有口才,有再多的文才也表现不出来.那你有那么多的文才又有什么用呢? 正:没有文才,哪里的口才呢,首先如果没有文才的话,他是连话也不会说的,那还谈什么口才啊! 反:难道会说话就是口才吗?最基本的说话是正常人就会具备的.举个例子早上我见到你了我说早上好,你回我一句早上好,按你方的理解这是否也算是口才的表现?而从你门的观点可一看出沟通能力是成功的关键部分,而沟通也和一个人的口才是密切相关的,谢谢对放辩友对我方观点的支持. 正:请问你们现在在这里讨论,是用写的还是用说的 反:请问对方辩友,在那些正规的辩论赛是用笔写出来的,还是用口说出来的呢?这难道不是口 才的作用吗?没有口才,还存在什么辩论赛呢? 正:请问对方辩友,在辩论赛中,如果辩手不具备优秀的文才,那么发言前怎么进行慎密的思考,以合理的逻辑强有力的事实压倒对方呢,要知道仅靠口才是无法雄辩的啊文才是基础板,踏实的基础是大厦的保障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在工作中,书面交流是正式的、法律认可的方式,也就是说,书面交流相对口头交流有充足的证据;二、对于远距离,书面交流因为比口头交流更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比较严谨.由于以上两点,在工作中设计到实际问题都要采用书面形式传递信息.而口头交流只是为形成的书面文字作准备. 实际上,口才很重要,因为这是交际的主要方式.一个人才可以文才不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别人写,没什么大不了;但若口才不好,与别人无法交流,将一事无成. 文才和口才是,本末的关系,没有文才,口才就没有了根基,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口才是一个认识的表达的能力,而文才是一个认识的思想能力,没有了文才怎能有口才的正确性,怎能有口才的滔滔不绝、琅琅上口.文才需要口才来表达,口才需要文才来充实,但先要有文才才能有口才,试想古今中外的家、外交家,那一个是文才贫瘠之辈? 我觉得文才会比较重要 文才发自内心 表现于外 也许有人天生口讷 会因此遇到不少麻烦 但文才如果他有的话 至少可以有自信 可以让人信赖 短期的接触 口才会表现出它的功用 但作为一个处于社会的人 你的文才会让你与众不同 当然了 口才也十分重要 文才最初来源大脑,而口才通过大脑形成文才才有口才,一个人要想说出来,且说得好,文才就是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文才就没有口才,相比之下,当然文才比口才更重要. 当今社会虽说交流沟通都是用的"口才",但没有文才,想说可不会说,说不出来,那么和谈口才. 常会出现这中情况,两个人都说得是同一件事,但所表达的效果却截然不同,这便是文才所起的作用,不是吗? 因此,可见文才比口才更为重要,它是口才的基础,是口才的上帝,没有了文才就等于哑巴吃了黄连,不是吗? 文才是指人们通过写作诗文的方式以期传输自己见解、感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书面表达才能.文才的传播属性是人作用于物,再作用与人. 从个人层面上讲,具有口才的人拥有更强的说服力,更能直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故能够使主体更适应于社会的需要.从社会层面上讲,现代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需要其主体之间有充分的交流,而口才是信息化社会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口才能使交流更加有效率,促进社会分工合作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为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些都是建立在口才不同于文才的特点基础上的.置身于社会中,应当更注重社会性这一方面的判断.我们强调的是对于口才和文才的价值判断. 历史的传承其实应当是口才与文才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不能片面扩大文才的作用而缩小口才的作用.其次,单纯的历史记录并不等于文才,文字只是一种载体. 人活在世上不是单纯为了自己,而是为社会多做贡献.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为社会作出了伟大贡献.为什么他们不通过开千百场演讲,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呢?而要写成著作?因为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不可能永远向别人讲授自己的思想,而且人们无法走遍地球每个角落,也不可能学会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口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深奥的理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都是无法通过口才表达清楚.然而,却可以通过文才写成书籍流传于世,在传播上它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地域的影响.它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思想写成著作,而不是在全世界开几百、几千场演讲,因为他知道文才与口才相比,文才对社会的影响更深更远!要让更多的人投身主义,也许运用口才可以为很深动、让人难以忘却,但知道的就只有那一部分人.而不是以后几十亿人的阵营,哪种影响更深远也就显而易见了. 文才与口才由于使用场合不同,发挥着不同的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文才在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上起着更主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在当今社会文才比口才更重要 谢谢! 有文才是好的口才的基础!口才只是表达的方式,比如要有电才可以看电视,光有一个电视没有电那什么也没用,往这引.口才好能说别人,是因为你把文才展示了出来,你靠知识取胜 文才最初来源大脑,而口才通过大脑形成文才才有口才,一个人要想说出来,且说得好,文才就是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文才就没有口才,相比之下,当然文才比口才更重要. 当今社会虽说交流沟通都是用的"口才",但没有文才,想说可不会说,说不出来,那么和谈口才.

Q3:有些话说了之后马上就发现很蠢,是什么样的体验?

这还能有什么经验啊,肯定是一说完就马上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一个蠢货的那一种体验。我觉得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总是爱问一些很蠢的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很蠢,不是说他们真的就是那一种很蠢的人,而是他们明明有那么多的渠道,可以知道他们问的问题的答案,却还要来问我,我只想说这些问题,你随便在网上点点手指就可以找得到,为什么你不自己去找?还要来问我呢?当然除了我身边的这些人之外,其实我自己有的时候也会脑子突然短路,会问一些很蠢的问题,也会说一些超级蠢的话,真的就是你想像不到的那么蠢,我记得有一天我起床之后都睡得很累很累,不知道为什么,然后我就很烦很生气我就大闹,就说了一句话,就是人为什么要睡觉啊,然后那个时候全宿舍都安静了,本来大家很热闹在聊天,然后我问完这句话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很蠢,因为我是一个那么喜欢睡觉的人。但是我觉得有一些人问这些问题或者说出来这些话,并不是他们是真的蠢的,是那一瞬间可能脑子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就会没有经过大脑就把那些话说出来了,就像是有一些人他们脾气很暴躁一样,然后明明知道自己不该发脾气的,可是那一瞬间还是很暴躁,那是因为他们做这些事情都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我觉得这种蠢话也是和发脾气一样的道理,不能够证明一个人真的就是那么蠢的。

Q4:语言是否决定思维?

Q5:为什么我跟别人说话时不敢看别人的眼睛

Q6:我是一个做事情顾虑重重的人,所以想的事情也很多,遇到一些没有遇到过的事情的时候我的大脑精神一直紧崩

多愁善感,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只要做到最好就足够了!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个性,不要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看来在生活中,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坚持自己正确的做法,才是对的!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它是它在乎自己,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说的也不一定是真心话,也可能是恭维话 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有主见,做我自己培养一点潇洒的习惯,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或批评!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了,你就不能做真正的自己了,万事都会想着别人怎么看,你又怎么能变现出真实的自我呢?而且很多时候你是不需要在乎别人怎么看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你也不可以满足每一个人,即使你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太在乎只会增加你的烦恼。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也许我有点不赞成这样的说法,不过这样的说法确实很有可取之处的。不过一个人如果什么都按着自己的想法走,就很容易走弯路走错路。不能太“孤芳自赏”不能太“自恋”了。  人要走自己的路,不过要走正确的路;人不能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也不能太一意孤行。要做真正的你自己。不要被别人所诱惑,更不能自欺欺人,别人的看法是别人的,说的对了我们可以接受,说得不好的我们就大可以置之不理了。不要让别人的思想别人的看法左右了你的思想你的行动。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一位年轻作家初到纽约,马克·吐温请他吃饭,陪客有30多人,都是本地的达官显贵。临入席的时候,那位作家越想越害怕,浑身都发起抖来。  "你哪里不舒服吗?"马克·吐温问。  "我怕得要死。"这位年轻作家说,"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请我发言,可是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想起可能要在他们面前丢丑,我就心神不宁。"   "呵呵,你不用害怕,我只想告诉你---他们可能要请你讲话,但任何人都不指望你有什么惊人的言论。"  马克·吐温的话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都是适用的。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一直渴望充分展示才情,当机会突然降临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第一次演讲、第一次做事、第一次被领导委派任务,你可能会紧张得一夜都睡不好觉。这时,你一定要明白,你周围的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你身上,他们还是把你当成一个普通人来看待,他们并不期望你能干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你只要和别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做了、说了,就算圆满完成任务了。  有人也许会说,好不容易出现了机会,为什么不借此一鸣惊人呢?其实,在这个越来越理智和多元的时代,一个人的优点是要通过很长的一段时间、经过一系列事件才能展示出来,一亮相就想获得满堂喝彩的日子只会出现在戏剧中。相反,初出茅庐者过分的标新立异反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你惟一要做的,就是让人们看到你确实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你有一个很认真的态度,这就足够了。  读高中时,我们班上有一个公认的"星",无论多么高难度的曲,到了他的嘴里都会变得无比动听。有一次,学校举办咏比赛,他连预选都没参加,直接被班主任保送进决赛现场,但是,由于精神紧张,他在比赛中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只得了最后一名。这件事过去很长时间了,他还在为此而郁郁寡欢。他一遍遍地到班主任那里去解释---我那天有点感冒,嗓子哑了,否则,我一定能取得名次的。老师安慰他:没有关系,我相信你!可是他认为老师是在敷衍他,仍然见了老师就提这件事,把老师搞得不厌其烦。尽管如此,他最后还是变得精神恍惚起来。  也许,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它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是否太在意自己的感觉?比如,你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路人哈哈大笑。你当时一定很尴尬,认为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你。但是你如果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甚至有时连插曲都算不上,他们顶多哈哈一笑,然后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在匆匆走过的人生路上,我们只是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对于第一次参与、第一次失败,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不要过多地纠缠于失落的情绪中,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重新注意到你曾经的无能。你笑了,别人也就忘记了。  有句话说:"20岁时,我们顾虑别人对我们的想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想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这并非消极,这是一种人生哲学---学会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没有任何负担地踏上漫漫征程,你的人生路途才能更坦直。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大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一切的真理,都得经历这样三个阶段,才会为世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未加思索就欣然接受。所以,一旦你接受了别人的信念,就如神经系统被下了一道紧箍咒,你的现在和未来,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就必须好好掌握自己的信念。按照通俗的说法,就是在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意见之间,有一个坚定的判断。否则,我们很可能会失去自我。  去年大学毕业的小李,是家里的独生子,喜欢周杰伦那种桀骜不驯的味道。但是工作一年后,小李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样。他的运气不错,在一家外企人力资源部做助理。上班第二天就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天,急忙冲进电梯的小李,发现后面站着的正是昨天刚见过的副总,即人力资源部的主管。  小李开始犹豫要不要回过头打招呼,但是他怕自己显得太巴结,又担心人家不一定能记住他,还要当着电梯里所有人作自我介绍。于是他下定决心,就当没看见。没想到后来给副总的秘书送报告,刚巧副总从办公室里出来,却像没看见他一样,目光飘得很远。他开始后悔电梯里的行为,心想副总一定在电梯里看见他了。  没过多久,更倒霉的事情来了。上司带着小李,一起陪着副总和客户吃饭。因为上次的事情,小李很想借这个机会与副总搞好关系。但是整个过程中,他几乎没有任何表现,仅仅是在内心进行了无数次的挣扎。他被自己太多的想法搅得像个傻子。  在去酒店的途中,刚开始上司和副总说的事情。他想,的事情,我这个新人不好插嘴,就一直保持沉默。中间副总咳嗽了一阵,他很想趁机问问,副总你生病了吗?但是这个念头一出,他自己都觉得害臊,谄媚这个词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倒是他的上司开口了:最近身体不好?副总叹了口气说,病,一到秋天就犯。于是,他们又聊到生活。中间小李几次想参与到话题中,又想,人家关系熟悉才谈这么亲近的话题,你有什么资格参与?不要搞得像隔着我的上司巴结副总一样。所以,整个途中,他都是沉默的。  下了车,小李发现副总手上提着一个大大的电脑包,臂弯上还有一件风衣,就想,我是不是应该把他的包和风衣拿过来拎在手上?可是,如果我那样做了,我不就成了跟班的?小丑的形象又开始在他的脑子里徘徊了。就在他犹豫的时候,副总已经走到了酒店里边,对方的人也刚好迎了出来。双方握手时,小李明显看到副总很别扭,似乎还横了他一眼。他越发紧张起来。  吃饭的时候,他简直不知所措了。因为觉得自己地位低下,所以敬酒这种场面上的事情自然应该沉默。与对方交流、谈天这种事情,他似乎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他的主管事先完全没有对他交待过。小李觉得自己就像空气一样,干坐在一边。主管后来要他表现一下新人的风范,去给对方的副总敬杯酒。他立刻说自己不会喝酒,敬果汁可以吗?轻松的气氛一下子又没了……  这个故事,看上去好像是因为主人公不会圆滑处事,内心有太多的个人想法。实际上,任何人不会天生就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养成得的。一个人的看法,有时候往往并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小李的犹豫不决,其实就是因为被有形的、无形的许多看法所左右了,比如同事们的以及主管副总的,社会道德的身份观念等也深深影响着他,于是他最后做的,反倒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其实这些都是很细节的东西,如果觉得可以做的,没有必要犹豫那么多。  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像故事中的这个人,太看重别人的看法和反映,顾虑重重,将本来挺简单的事情倒办得复杂化了。  要知道考虑事情,首先要从大局出发,对上不卑不亢,对下恩威并重,并敢于有技巧地说不。同时培养自信和综合能力,化复杂为简单。  如果一个人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就必须好好掌握自己的信念。一旦你接受了别人的信念,你的现在和未来,都会受到它的影响。自我展示过度  人生在世,有如白驹过隙,在短暂而操劳的一生中,人们所拼命追求的是些什么东西呢?毫无疑问,人们在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其中一个常见的表现,就是人与生俱来渴望被尊重和赞美,强烈反感被批评和恶意中伤。这也是人追求自我实现的动力。  一代霸王项羽有言:"富贵不还乡,犹锦衣夜行",就是说:一个人功成名就了,如果不回家乡去展示一番,就好比穿着华丽的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一样。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自我展示心理,深层的原因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些朴素的语言都道明了一个事实:在很大程度上,人活着是要为一个体面的位置而拼命奋斗,努力做到不被别人看不起。  但是怎样才能够不被别人看不起呢?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身怀"珍宝",即便是身怀"珍宝",也还需要有人知道。如果不是别人替你宣传,你自己就需要进行一番展示。  人们获得自我实现时,就能获取一种高人一等、受人尊重和羡慕的感觉,任何一个成功者,都将在别人仰慕的目光中沉醉不已。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展示是分不开的,而前者本质上是一个进行自我展示的过程。展示过度就滑进了炫耀的极端,不仅得不到快乐幸福,还会苦恼无比。  小慧是幸运的宠儿,美丽聪明的她一直是异性追逐的对象。也许是从小就被宠坏的原因,她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的确,无论在相貌上还是业务上她都是佼佼者。但她却很少有朋友,特别是在单位,同事们表面上对她笑脸相迎,但实际上都敬而远之。  偏偏小慧也自恃有才有貌,一股从内心里透出来的优越感,使她说话时都有种盛气凌人的样子,而且她还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让人感到格外的不舒服。  也许在不知不觉间,具备优越条件的你,一不小心就将自己的优越感展示无遗,但是却没有想到,这种展示会使得周围的人很不舒服,进而对你产生反感。当这种反感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再有优越感的人,也将失去展示自我的舞台。  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的。再有条件进行自我展示的人,再有资格获得别人夸耀赞美的人,都不应该将自己的优势,毫无节制地暴露在别人面前。也许仅仅就是一个弄的姿势、一种炫耀的语气、一个傲慢的眼神,积累起来就会成为一种令人无法容的恶习。  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指出的那样,自我实现欲乃是人最高层次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要出人头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这种自我实现欲望的极端也就是虚荣欲的畸形状态。事实上,人的虚荣欲是构成人生追求的主要成分,不可缺少而且最有决定性作用,是一种终级欲望。但是表现过了头,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在种类上是多样的,但它们通常是有限的并能满足的。我们的内心,其实就是这样,为有限度的自我展示、"虚荣欲望"等提供了满足的空间,留有余地,适度的时候,幸福和快乐会接踵而来。但是不能过分,否则就是痛苦和伤害了。  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和赞美,而强烈反感被批评和恶意中伤。但过犹不及,再有资格获得别人夸耀赞美的人,也不应该没有节制地自我展示。  No.16  超级自信  富兰克林说:"自信、自大、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人都是需要自信的,没有自信的人始终惶惶不可终日,干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自信满满的人神采奕奕,干什么事情都挥洒自如。自信可以是自己给的,也可以是别人给的。因为自信与否,是在和别人的对照中显现的。人类社会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相互比较竞争的过程,如果你和别人比较,你具有明显的优势,那么在竞争的过程之中,你明显就会觉得自己的困难比别人小,自己的信心比别人足。  但是自信过了头,不仅办不好事,而且还会显得缺乏涵养。尤其是一个超级自信的人,面对一件许多人确实办不来的事情时,自己夸下海口:一切不过是小事一桩,难不倒我!那么事情办成功了,自然能够增添别人对你由衷的佩服,但是如果办不成呢?那就只能显得你自负透顶、缺乏足够的自知之明。  所以,一定的自信,是帮助我们战胜困难的动力,但是自信过了头,将会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在高中就很优秀的张华,长得好看,性格又开朗,人缘很好。大学里什么CS、动漫、网聊、网游他都精通,MP3、笔记本电脑、等填充着他的信心。在学习上,他更加不会将那些从农村考进城的穷小子们放在眼里。  一直以来,他也是一个很少失败的人。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那些困难并不能难倒他,而他眼中的困难,其实并不多。即便是真正遇到了,他也会背水一战,不给自己留退路。结果往往不出所料地符合他的预期。这样下来的结果,就是他绝对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可以将要得到的攥在手中。  张华并不知道别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直到那次感情上的波折发生之后。那是他第一次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于是他毫无顾忌地向她表白。开始的时候,对方也没有表示强烈反对,但是只答应做普通朋友。是否成为男女朋友,要看以后两个人的相处。  张华将此事毫不放在心上,从来没有尝过失败滋味的他,心想自己还能被这样一点儿事情难倒吗?和人打交道已经这么多年了,没有吃过猪肉难道还没看过猪跑吗?于是并不在意这是女孩在考验他。三个月之后,他以为女孩会答应做他的女朋友了,但是那天晚上,他得到的竟然是完全相反的答案!  一时间,他真不相信结果会是这样,于是他非要知道原因不可。结果女孩告诉他,原因是他太自信了,仿佛整个宇宙都是因为他而存在,从不会去注意细节,更不会在意别人的感受。  超级自信,还会蔑视他人、看不起人、出口伤害别人的自尊、漠视领导权威、不甘身居人下、急躁易怒等。"自大狂"、"狂热分子",就是用来称呼这类人的。严重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这类人虽然很有能力,但是品德好像有问题;或者这类人如果不是傻子,就是神经有问题。  要克服超级自信,避免走向自负甚至更加恶劣的极端,就要知道,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万能的,任何人、任何事物,都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即便一个人能够克服许多困难,他也会遇到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臭架子,倾听别人的意见,寻求帮助。  一定的自信,是帮助我们战胜困难的动力,但是自信过了头,无疑是有害无利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