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Q1:真值为100不确定度1%,允许测量怎么算
不确定度为1%表示在全量程范围内可以误差1%,按国家规定的不确定度分级,为1级误差。这里你没有表明量程的范围,真值为100是不代表测量范围的。假如,测量表的量程为0-200,这里的真值为100,那么在测得98-102的结果都是可以认为准确的,它们的误差在不确定度的允许范围之内。不确定度的计算:((测量值-真值)/真值)×100%
Q2:不确定度如何计算?
对于相同的量,测量几次,然后计算平均值。对于平均值的正负差,就是不确定性。差值越大,测量不确定度越大。在数理统计中,一般用方差(s)表示:s ^ 2={(x1-x)2(x2-x)2(x3-x)。方差越小,不确定性就越小。扩展数据不确定度的含义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引起的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反过来,这也显示了结果的可靠性。它是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不确定度越小,结果越接近实测真值,质量越高,级别越高,使用价值越高。不确定度越大,测量结果的质量和水平越低,使用价值越低。在上报物理量测量结果时,必须给出相应的不确定度,方便用户评估其可靠性,另一方面增强了测量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Q3:请教这个不确定度允许值怎么算
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不含蛋白质或仅含少量蛋白质。但当肾脏患病时,随着血液循环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由于肾脏的过滤功能降低,蛋白质会“漏网”。蛋白质漏入尿液,从尿道排出,形成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Q4:计量不确定度和最大允许误差怎么计算
有一个用最大允许误差计算不确定度的公式。标准不确定度等于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除以k值,最大允许误差服从均匀分布,k的固定值取根数3。因此,你的最终不确定度和允许误差的关系是:U=允许误差/根数3。如果要计算总不确定度,即求组合不确定度。一般情况下,如果影响待检表的因素较多,那么,计算各影响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比如有两个影响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el(A)和Urel(B),那么公式为: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根数(Urel(A)的平方和Urel(B)的平方)。
Q5: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测量怎样计算
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用于表征测量值的分散性。它可以用于“不确定性”模式,也可以是标准偏差(或其给定倍数)或给定置信区间的一半宽度。该参数通常由许多组成部分组成,其表达式(GUM)定义了获得不确定性的不同方法。测量不确定度是“代表测量值的离差并与测量结果相关的参数”。在这个定义中,“合理”是指考虑各种因素对测量的影响而做出的修正,特别是测量要在统计控制之下,即在随机控制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测量是在可重复性条件(见JJF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5.14条,文中第 条是指本规范条款号)或可重复性条件(见第5.15条)下进行的。此时,当同一被测物体被多次测量时,测量结果的离散度可按第5.17条中的贝塞尔公式计算。“相关”的定义是指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一起”的参数,测量不确定度应包含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示中。通常测量结果的质量是用测量误差来衡量的,但测量误差只能说明短期的测量质量。测量过程是否得到持续控制,测量结果能否保持稳定一致,测量能力是否满足生产利润要求,都需要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衡量。测量不确定度越大,测量能力越差。相反,测量能力越强。但无论测量不确定度有多小,测量不确定度范围都必须包含真值(通常用约定的真值代替),否则意味着测量过程已经失败。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是指对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的怀疑或不确定程度,是定量解释测量结果质量的参数。实际上,由于测量的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测量值是分散的,即每次测量的结果不是同一个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的许多值。客观系统误差虽然是一个常值,但由于我们不能完全理解或掌握,只能认为它存在于某一区域,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而且这种概率分布本身也是分散的。测量不确定度是解释测量值离散性的参数,它不解释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实值。为了表征色散,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希望知道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因此,本定义注释1中规定的:的测量不确定度也可以用解释置信水平的标准偏差的倍数或区间的半宽来表示。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称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Q6:计量的不确定度如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