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Q1:明朝灭亡后,南明政权都有谁?
南明史,详细内容请见: http://test.448.cn/bbs/printpage.asp?BoardID=19&ID;=221 南明三政权: 南明第一个政权是福王朱由崧于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在南京建立的,年号弘光,史称“弘光政权”或“福王政权”。这个政权为东阁大学士马士英和阉党、兵部尚书阮大铖所垄断,政治黑暗,贪赃妄法,内部矛盾重重。史可法受排斥,以督师之名驻守江北扬州。顺治二年四月,清军破扬州,史可法被执而死,福王被俘。弘光政权灭亡。 南明第二个政权是唐王朱聿键于顺治二年(1645年)在福州建立的,年号隆武,史称“隆武政权”或“唐王政权”。次年,清军入福建,他被俘而死。 南明第三个政权是桂王朱由榔于顺治三年(1646年)在广东肇庆建立的,年号永历,史称“永历政权”。这个政权后来退守云、贵,利用李自成、张献忠的余部抗清,因之存在了十五年之久。 =============================================================================== ‖南明政权的六个帝王‖ 南明弘光帝-福王—朱由菘 弘光帝朱由菘(公元?-1646年),明神宗朱翊钧孙。崇祯帝堂弟。崇祯帝在北京自杀后,他在南京被拥立为帝。在位2年,水战中被叛将缚送清军后被杀,葬处不明。 朱由菘,福王朱常洵长子。公元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朱常洵时,他逃脱而流落江淮。公元1643年袭封福王。清兵入关后,逃至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县)。公元1644年5月,由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在南京拥立为监国,壬寅日称帝,改年号为弘光,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 朱由菘称帝后,与农民军为敌,幻想和清军议和。他大难当头却又昏庸腐朽,不理朝政,只顾沉湎酒色,强征民女入宫,将大权委于马士英、阮大铖等佞臣宦官,排斥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人。 朱由菘为什么要排斥东林党人?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原来朱由菘的父亲,福王朱常洵是万历时期“国本之争”的失败者,当时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万历皇帝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的母亲却还是妃子,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被大臣们(主要是东林党人)所阻而没有得逞。之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双方争夺激烈,东林党人根据封建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坚决反对立朱常洵为太子,拖延了10余年,至公元1600年长子朱常洛才被万历皇帝立为太子,而朱常洵最终被出封洛阳为福王,这个福王最后在洛阳被李自成所杀。所以作为福王朱常洵儿子的朱由菘,对东林党人从心理上就没有什么好感。自然而然地就偏向于东林党人的对头——阉党。 由于弘光帝在其内部的党争中偏向马士英、阮大铖等佞臣宦官,对外又不作防御清军的准备,这直接导致了弘光帝的失败。 公元1645年,风雨飘摇的弘光小朝廷内,又闹起了所谓的“三疑案”,即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首先是大悲案。大悲是个和尚,俗家姓朱,潞王信佛,曾和他认做本家。由于东林党人曾想立潞王为帝,所以弘光帝对潞王一直严加防范,生怕他夺了自己的帝位。此时大悲和尚来到南京,弘光帝怀疑他是来为潞王刺探情报,便将他下狱,定成死罪。其次是太子案,有一个自称是崇祯太子朱慈粮的年轻人,从北方来到南京,弘光帝又怕自己的宝座被他夺去,匆匆定他是假太子,投入狱中。最后是童妃案,当年李自成攻下洛阳时,时为福王世子的朱由菘扒城逃脱,在开封与周王府宫女童氏私定终身,而今童妃千里寻夫到南京,他却坚不承认,将他投入狱中折磨而死。 这三案闹成满城风雨,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太子案,加速了弘光政权的灭亡。当时镇守南京上游的左良玉,早年是东林党人侯恂一手提拔起来的,跟东林党人关系很好,与马、阮等阉党和弘光帝相互猜疑,太子案为他提供了一个借口,于是他便以清君侧的名义浮江东下,与此同时,清朝豫亲王多铎率领的清军在进占西安,击败李自成农民军之后,正以狂风暴雨之势,横扫中原,直扑江北,进抵淮河一线。此时的弘光帝与马士英等人,却命令江北防线的明军回师攻打左良玉,以致江北防线大开,不战自乱。 公元1645年5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率清军血洗扬州后渡江直扑南京。警报传来,朱由菘还在饮酒作乐。他慌忙收拾行装,于10日深夜携带爱妃,暗暗从通济门出走,弃城逃至芜湖黄得功军中。第二天,清军追到,朱由菘与爱妃避入黄得功船中。两军展开了水战,黄得功被冷箭射死,部将田维乘机反叛,捆绑了朱由菘及其爱妃,送与清军邀功。5月25日被押回南京。9月,被押送到北京。第二年,被杀于北京宣武门外的柴市。 朱由菘又史称弘光帝,也称福王。 -------------------------------------------------------------------------------- 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 永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钧孙。清兵入关,他于广东肇庆称帝,在位15年,被清兵追逼而逃入缅甸,后为吴三桂索回绞杀于昆明,终年40岁。葬处不明。 朱由榔,桂王朱常瀛子,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广西,居于梧州。公元1646年1月,受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为监国,接着称帝于广东肇庆,建年号为永历。 而此时唐王弟朱聿粤称帝于广州,建元绍武。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在关键时刻却不能团结一致,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就被清军消灭,朱由榔也在清军进逼下逃往广西,颠沛流离,处境极为险恶。 此时永历政权开始与农民军协同抗清。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合作。自李自成死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的降清将领李成栋先后反正,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农民军将领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牺牲,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病亡,其子李来亨同其他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永历政权,独立抗清。 1652年,走投无路的朱由榔接受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建议,在贵州安隆所投靠了农民军。这时,由孙可望、李定国已据有云南全境。这年,李定国发动反攻,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使驻守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战败自杀;随后又在衡州杀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并接受了永历封号。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妒忌李定国功高势大,阴谋杀李。李定国避往广东,希望与郑成功会师,收复广州,但战斗失利,实力大损。他撤到贵州,接走了被孙可望劫持的永历帝,1656年李定国拥桂王回师云南。次年孙可望率军征讨李定国,大西军内部同室操戈。孙可望兵力虽众,但骄横妒功,军心不附,阵前倒戈,被李定国所败。公元1658年,孙可望部降清,贵州、广西均为清军进占,使朱由榔失尽了地盘。公元1659年,清兵三路追逼,朱由榔无奈,于12月逃入缅甸境内,被缅甸人解除武装后安置于草房之中,十分困辱。李定国曾连连交涉,欲迎他回云南,均为缅甸国王拒绝。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取朱由榔,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无力与吴三桂对抗,只得答应吴三桂的请求,发兵3000,围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称要与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随从出屋饮咒水。他的随从次第而出,一个个被杀,共死42人。朱由榔自知难以脱身,哭着写信给吴三桂,斥责了吴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负义。最后他却又说,我如今兵衰力弱,命运悬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条活命,我什么东西都愿意给你。吴三桂不允,仍加紧向缅甸国王催索。缅甸国王派兵士把朱由榔连人带座地抬到吴三桂军营,眷属25人哭着相随。吴三桂将他押回云南,拘禁于昆明。吴三桂担心如将他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经清廷批准,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绞死,从此,篦子坡改名为迫死坡。 朱由榔史称永历帝,又称为桂王。 -------------------------------------------------------------------------------- 南明绍武帝-朱聿擙 朱聿擙(公元?-1647年),隆武帝朱聿键弟,隆武帝被俘,他被拥立为帝,在位40天,为清军俘虏后自缢而死,葬处不明。 朱聿擙,其兄朱聿键于公元1646年8月被清军俘后,他便从福州逃奔广州。同年11月,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与顾元镜、林察等人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绍武。 朱聿擙即位时,竟还大讲排场。为了准备宫殿、衣冠、卤簿而骚扰百姓,并下令家家都要张灯结彩,夜如白昼。在即位后的10天之内,他就任命了几千个官吏,要他们都穿着朝服进宫参见。官吏们没有朝服,只得借戏装代用,被时人传为笑话。 朱聿擙一登上帝位,就和同月称帝于广东肇庆的桂王争夺正统地位而攻战不已。他又收编各路海盗,以图充实力。潮州有个无赖叫杨明亮的,到广州来吹嘘说,他在潮州、惠州一带有10万精兵,朱聿擙竟然封他为潮惠巡抚,将当地全部官吏的任免权都授予他,还发给官印。杨明亮回乡后,就一手收钱,一手交货,拍卖官职。 同年12月,清将李成栋乘唐.桂两王自相残杀的机会,从福建攻入广东潮.惠地区,当地用钱买来职位的官吏都纷纷降清,李成栋就命令他们仍然按时向广州朱聿擙报告民情,使朱聿擙还不知潮、惠地区已经落入清军之手。接着,李成栋挥军进攻广州。12月25日,朱聿擙正准备由苏观生陪同去检查军队的训练情况时,突然接到报告说清军已经逼近城门口,苏观生还大骂报告的人胡说八道。清兵杀入城门,朱聿擙的主力部队因调去和桂王作战,无力抵抗,只得慌忙逃到大臣王应华宅弟躲避。事中梁烘为了降清而骗苏观生自缢后,又自告奋勇带领清兵闯入王应华宅弟,搜得朱聿擙,关押于东察院。清兵送来饭食,朱聿擙说如果我饮你们一滴水,怎么去见地下的祖先,坚决绝食,当天晚上,趁守兵不防备,他解下腰带自缢而死。他死后,在广州的明朝皇族24人,都被清兵捕杀。 朱聿擙史称绍武帝。朱聿擙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在被俘后却表现出了一定的气节,也是值得称道的。 -------------------------------------------------------------------------------- 南明鲁王—朱以海 鲁王朱以海(公元1618-1662年),鲁王朱檀九世孙,清兵入关,他被拥立为监国。监国九年,一说被郑成功沉杀于海中,一说病死。终年45岁。 朱以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九世孙,于公元1644年袭封为鲁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公元1645年5月,弘光帝被俘后,张国维、张煌言、钱肃乐等拥立他于绍兴“监国”。 朱以海刚监国,就为所谓的正统地位与福建隆武帝朱聿键的政权相互倾轧,争斗不已。 公元1646年,清贝勒博洛乘朱以海主力与隆武帝作战的机会,渡过钱塘江,张国维兵败身亡。前来投靠朱以海的原弘光帝佞臣马士英、阮大铖,乘机唆使部将劫持朱以海降清。朱以海察觉后,慌忙单身一人逃到石浦,遇到了定西侯张名振。在张名振的护卫下,他登船入海,以南澳岛为根据地,公元1649年入据舟山,和张煌言谋划复明。公元1651年, 舟山为清兵攻陷,朱以海又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取消监国名义,赴夏门依靠郑成功。郑成功原为隆武帝政权的坚决支持者,不满朱以海大敌当前还与隆武帝自相残杀,削弱了抗清的力量,但念朱以海是为明朝宗室,还是以礼相待,安排他居住于金门。公元1662年,朱以海要浮海重返南澳岛发展力量,引起郑成功的不满,郑成功就派人将他沉杀于海中,一说朱以海是病死。 -------------------------------------------------------------------------------- 南明定武帝-韩王—朱本铉 定武帝朱本铉(公元?-1664年),明宗室,被李自成部将推立为帝,在位18年,1664年死,死因,葬处不明。 朱本铉,袭封为韩王。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推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 朱本铉政权依靠农民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清兵相抗衡。公元1663年,农民军进攻四川巫山时被清军战败,郝永忠被俘杀。第二年,朱本铉死,死因不明。 南明灭亡。朱本铉史称定武帝,又称为韩王。 -------------------------------------------------------------------------------- 南明隆武帝-唐王 唐王即南明隆武帝,名朱聿键(1602-1646),小字长寿。明太祖九世孙,崇祯五年(1632年)袭唐王爵,居南阳。九年(1636年)以擅自率护军勤王,废为庶人,置于凤阳。后逢弘光朝大赦,徙居平乐。弘光亡,受郑鸿逵、黄道周等拥戴,于福州监国。旋即帝位,年号隆武,曾联络各地抗清义军,并屡议出师北伐,然受制于郑芝龙,且与浙东鲁王政权互相倾轧,终无所成。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入福建,逃至汀州被杀。永历朝尊为思文皇帝。
Q2:江北四镇,在明朝灭亡时,为什么没起到一点作用?
李闯王军队进攻后,崇祯皇帝怒不可遏地被绞死在景山公园,于是统治了这个国家200多年的朱明王朝正式宣布灭亡。正当北方土地处于清、大顺势力的战火时,南方的明朝宗室借明朝的影响力建立政权,企图复制东晋、南宋南北对峙的局面。其中,从政治影响力和地域版图来看,最有希望完成这一举动的无疑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直系后裔斧王部的洪光第。然而这位大哥只有在跑出洛阳后才知道纵情享乐,把边疆的军事斗争交给了由军阀组成的江北四镇和左良玉。然而,这些被视为肱骨的军阀很快就狠狠打了弘光的脸。为什么江北四镇在这一时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所谓四镇的真面目深得朝廷信任,曾经倚重江北四镇。他们在选择继承人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支持,这样才能控制朝廷,树立自己的威望。从这方面来说,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军阀,他们的名气是第一考虑。这和坐拥长江中上游的左良玉是一致的。他还希望通过新王朝的初步建立,与林东在朝廷的同僚一起拥立坚王为帝,尤其是朝鲜的官员希望拥立坚王,以避免明末争夺国家首都留下的问题。对于这些军阀,除了黄德功之外,还有人评论说“泽清、梁作璧同为盗贼。而盖国之罪,梁左深;涂敏的博,泽青是最多的。一个酰基宰,一排臣子,一把斧子杀,只求天道回天?”于是,江北、左良玉四镇准备开始大火。在国难当头之际,南明最强大的两支军事力量其实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尤其是四镇,更是为了四镇军阀自相残杀的富庶之地扬州。他们对最大的敌人满清王朝能否推翻弘光政权不感兴趣。老油子眼里只有南明政府能给多少税,谁能对朝廷有绝对的话语权。然而,四个城镇的结束,高杰兄弟在个人道德上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先是给了李闯王一顶坚固的绿帽子,然后向明军投降。明朝让他攻打李自成的时候,他和队里的白关根发生了冲突。在陕西战争中,由于两者的矛盾,李自成直接进入xi安,明朝西线支柱孙传庭被杀。然而,高杰相对顺从,弘光命令他进军北方。他派了部队,但却死于部下的兵变。刘泽清更有趣。他从明朝摇摆到清朝。作为明末最接近两座都城的军阀之一,他和左良玉都收到了崇祯的圣旨,他们选择置之不理,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后来,刘泽清投降清朝后,他没有停止。他觉得我可以臣服于你们这些连全国都安抚不了的外国人?于是他暗中与南方的南明政权沟通,但被发现了,所以在后期被处死。刘亮佐和刘泽清有着同样的遭遇。他在辽东投降清朝,后来来到南明与总兵和伯爵的高官混在一起。清军南下时,左右逢源的刘亮佐再次改变立场,充当清军践踏南方的刽子手。在江阴血战中,刘亮佐是清军的先锋。直到被别人认出来骂了一顿,他才有点惭愧,穿着这种血淋淋的红上衣。后人张评价黄高儿说:等人夺取了的都城,摧毁了他们想要的一切,都被称为万人敌。生活是伟大的,但好的是坏的。这三个人是最忠诚和勇敢的,死者也是
作为朝廷边疆最重要的四大藩镇,他们基本没有抵抗的打算。他们甚至想过挪用国家提取的财富来为他们建造的豪宅做贡献。本质上,他们大多是仗义执言,害怕战斗。因为江北所谓的四镇都是由军阀和兵变者组成的,他们在乱世中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和未来命运。除了反抗的黄德功和早早拿走饭盒的高杰,对他们来说,国家的安危比不上他们未来的财富。即使弘光逃走了,他们也派军队去追捕他们的前君主。因为缺乏对国家的信仰和国家正义的观念,在将领的带领下,整个军队的风气可想而知。清朝下江南,自然衰落。在南明,这样的军阀比比皆是,这也是当时混乱的缩影。他们的存在无疑给推翻明朝的大火添了一把干柴。西方历史学家宾勒提出了文化形态的历史理论。他认为,政治权力或文明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一个萌芽、发展、衰落和消亡的过程。在一个国家政权发展的后期,必然会面临内忧外患。以明朝为例,当政权耗尽时,江北四镇等内部不和谐势力就会崛起,意图脱离中央统治,形成各种军阀。
Q3:明朝灭亡后,为什么大批官员降清,却不归附南明?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延续了276年的明朝走到了尽头。与此同时,中国争夺中原的主要力量有三个:清朝政权、大顺政权和南明的弘光政权。清朝政权后来是清朝,大家肯定都很清楚。大顺政权是由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建立的,虽然一开始大家都把李自成和他的军队视为“贼”“匪”。但是到了1644年,人们的印象已经普遍改变了。很多人开始承认李自成将来会是新朝的统治者,这一点从当时大量的官员和士绅加入大顺政权就可以看出来。南明弘光政权是明朝崇祯皇帝殉国后,在明朝都城南京由宗室和朝廷官员建立的。弘光皇帝朱友松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的堂兄弟。所以在当时的人眼里,南明自然是最正统的政权。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割据政权的这种局面往往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然而,这一次不同了。仅仅过了一年,清军就先后攻打并消灭了南明的大顺政权和弘光政权,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清军入关时,兵力只有十几万。为什么进步这么快?究其原因,并不是清朝八旗军天下无敌,而是很多曾经为明朝效力的文臣纷纷将自己的兵马引向清朝,大大扩充了清朝的实力,使得清军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兵力越来越多。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明朝的文官和武将都要臣服于清廷,而不是加入南明或者大顺呢?个人认为,这些文官武将无疑是南明政权最难割舍的。毕竟他们都是受皇帝保佑的。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可以接受第二好,因为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考虑到个人和家庭利益,明朝为朱家打工和大顺朝为老李家打工本质上没有区别。至于投奔清廷,那完全是另一回事。当时,明朝人称满族为“鲁健”和“鞑靼”。在他们的心目中,满族是一个由一群不懂礼仪的强大野蛮人组成的原始政权。投降清朝就相当于成为“鞑靼人”的奴隶。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对于当时的明朝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事实上,大量的公务员和武将都去了清朝。中间发生了什么?原来,1644年初,李自成率军攻打北京时,官绅们看到国家即将改姓改号,于是纷纷换门,在李自成加入了大顺政权。明末史学家谭谦在《三三三六万零一零——三万》一书中,用了八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情景:“衣冠楚楚,谋反如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自成攻下北京后,为了解决军饷问题,他命令官员和士绅们去追悼会,也就是他强迫大家交出这笔钱。如果他不支付规定的金额,他将受到酷刑,活活打死并不少见。官员和士绅为了保护个人和家庭的利益,放弃荣誉,转投李自成阵营。结果,他们遇到了追悼会,这不仅毁了他们的名声,甚至不能保证他们的生命。被困在北京的阿明王朝官员愤怒绝望地说:“这是复兴朝鲜的新政策,但它仍然是一个小偷。”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追悼会和援助,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明朝的官绅成为了对立的集团,很多人想尽办法逃往南方。然而,当逃往南方的官绅抵达南京时,等待他们的不是南明朝廷的热烈欢迎,而是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发起的“顺案”审查。所谓“顺案”,是指明朝官员和士绅涉嫌投奔后
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后,进入北京,摄政王多尔衮采纳汉族大臣洪承畴、范文程的建议,采取积极拉拢明朝原官士绅的策略,“使北京的内阁、六部、都察院等政府官员都与原官、满清官员合作”。不久后又宣布:“所有文武官员、士兵和平民,无论是流氓还是因流氓而被迫投降,只要能归顺朝鲜,仍将被允许就业。”对于当时走投无路的明朝官员和士绅来说,清廷的这些笼络策略都化险为夷,于是大家都转战清廷。这些投降的官员大部分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大部分官位都比以前高了。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更多的汉族官员和士绅加入了清廷。入关之初,清朝就采用了这种厚德载物的策略,迅速席卷中国南北。参考文献《国榷》,彭《清世祖实录》,钱琦仅《平寇志》。
Q4:
Q5:在中国的历史上,南明这一时期究竟有多乱呢?
Q6:历史上明朝灭亡之后的南明是谁建立的?
有南京政权,福建政权,广东政权,昆明政权,分别是有明朝的藩王建立的 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 http://ke..com/view/122298.htm?fr=ala0_1_1 追问: 那折腾了清朝很多年的 朱三太子 是南明的吗?